|
|
|
|
3月21日 俞敏洪:新东方的新方向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24日11:00 搜狐名人有约 |
|
|
林中白狼:嗷~~~~~~呜~~~~~~
主持人林白:各位好,今天的嘉宾是来自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以及费允杰老师,他们将一起解答MBA以及新东方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首先请问俞老师,伊拉克战争已经爆发,您对此有什么感想? 俞敏洪:我的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先不说萨达姆这个人怎样,当一个公司里某一个人物的权力可以大到超出所有人能力的时候,这个公司一定陷入危险的状态,因为变成强权统治了。美国这次违反联合国决议打伊拉克,把世界原来的规则破坏掉了。这对世界带来很大影响,极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利益格局和权力格局。能否打胜伊拉克是小事,破坏了国际公认的规矩实际是大事。我对国际形势分析是不在行的,但可以以此引申到新东方。在新东方决策人是七个人,如果五个人反对,我还要坚持做这件事,那就是强权了,少数坚持即使正确也破坏了一种规矩。
林白:说到美国这个国家,与新东方一向颇有渊源,不仅因为新东方向美国输送大量的留学生,也因为美国一向酷爱制定规则并且喜欢迫使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遵守,美国的ETS就曾试图约束新东方并产生冲突。 俞敏洪:美国对于新东方的规则约束,只要放在大家共同遵守的条件下,新东方是可以接受的。把新东方放在国际知识产权背景下,争取国际标准的知识产权,这正是新东方的首要任务,也是新东方这些年来花上百万美元到美国采购原版教材的原因,我们是心甘情愿的。但如果换了一种情况,如果除新东方之外,其他的教育机构都不用原版教材,而美国方面却只对新东方进行制裁,新东方就会有心态的失衡,可能就会破坏这个规则。国际格局也是这么回事,如果一方认为符合自己利益就可以破坏规矩的话,那么其他一方都可以在符合自己利益的情况下破坏规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和伊拉克已经站到同一水准。如果你想把一个人推下去,你自己也要弯下去,互相提携和拔高是非常重要的,从世界格局到新东方这样小小的学校都是如此。
林白:新东方和ETS的争端曾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牵动了成千上万考生的关注。这次通过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到,美国这个国家有时破坏起规则来是毫不犹豫,不在乎别人反对的。假设在文化教育领域也采取类似的态度,那是否意味着新东方与ETS的矛盾永远无法得到解决? 俞敏洪:新东方与ETS的矛盾,某种意义上说是遵守知识产权规则,新东方在这方面要做出榜样,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新东方和ETS的关系,实际上有很多的游戏规则是在互相交往、交流、甚至争吵的过程中学到的。ETS在和新东方打交道以前,从来不了解中国的考试游戏规则、中国的考生心态和中国的市场。美国的游戏规则要和中国相适应,就必须对两种文化进行理解,对两个民族的考生的心态进行理解,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互相适应。比如现在ETS取消了GRE,实际上是对中国考生文化的认同和修改,同时又要符合美国的考试文化,这其实是对新东方这两年来建议的认同。
网友RICO:俞老师,您能否谈一下美伊战争会对中国学生出国前途造成什么影响吗? 俞敏洪:这个现在不是很明朗。要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经济状态。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对中国学生的招生人数不会增长,会对中国学生招生人数有一定的限制。如果美伊战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赴美留学生数可能上涨,而且可能超过九十年代最高水平。而且根据经济循环的原则,即使没有美伊战争,再过一、两年美国的经济一定会开始复苏。因为经济的发展实际是波浪曲线,就像老布什,美国的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克林顿上去就抬高一样。小布什上台后又到往下的状态,整个世界经济现在都在低迷状态,所以这样的话有另外一个上升的可能性。
林白:下面给大家介绍另一位嘉宾,费允杰老师。 费允杰:我是新东方MBA考核项目的负责人,以前我一直担任新东方GMAT逻辑和数学的教师,干了四年,不客气地说在这方面有比较深的造诣。现在新东方推出的MBA联考是向非英语培训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MBA除了英语外还包含了数学、管理、语文、逻辑等等。这些方面目前来看未必是新东方的强项,但我相信新东方会把英语教学的理念应用到这些项目中,最终使得新东方在这方面成为一个巨人。
网友在读MBA:我发现媒体对MBA的炒作开始降温,是中国的MBA已经饱和还是现有MBA培养存在缺陷,或者说人们对MBA的态度趋于理性? 费允杰:我国缺少30万优秀的MBA,而目前一年只能培养出一万MBA。国外MBA培养的人数比国内培养的人数还要少,而且很多国外的MBA不愿意回来,所以不存在饱和的问题。另外有一个热潮和冷却的问题,刚开始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想招MBA,但他们发现这些人往往眼高手低,所以希望这些人从低层做起,然后做到高层,既然是金子,放到哪里都发光。现在大家趋于理性,但市场没有饱和,所以会趋于理性地发展。
网友YR:俞老师您怎么看待MBA? 俞敏洪:在美国MBA已盛行了几十年还没有衰退,MBA教育大大领先于其他的教育,学费甚至高于医学院的费用,而且没有奖学金,然而大家还是蜂拥而至。在一个制度化、规矩化、现代化企业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越来越需要有着非常专业商业知识的人进行管理。这里有一个区别,不要把创业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混为一谈。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可能创出一份事业,但不一定能守住这番事业,所以创业者无论成功失败都可以叫创业者。但是创业者想要转变成守业者会有比较大的难度,因为创业者有创业者的特点,守业者有守业者的特点。 守业者的中坚力量实际上就是管理者,而管理者的中坚力量就是来自MBA学院的学生。当然也一部分管理者,没有经过任何MBA学院的培训,自己摸索出一整套的管理经验,有些管理经验很有效,有的和世界管理潮流暗和。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管理者非常多,但随着中国的企业越做越大,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正规,和世界的融合越来越接近,就意味着受过正规的MBA和EMBA训练的管理者必须越来越多。这是维护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碰到中国很多的企业家都在呼吁真正的有着管理水平和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出现。首先是国外的MBA毕业人才,就是在美国等其他国家已经毕业的一些人回到中国,有些人确实成了非常出色的管理者。而有些人在国外待的年数非常多,所以产生了水土不服,产生了异化、排斥。我就认识哈佛、沃顿商学院的学生,回到中国最后又回到美国,在中国被排斥掉了,其理由是有了洋知识,在中国水土不服。 中国的状态是正规MBA毕业的学生不多,从正规MBA毕业的学生所接受的MBA培训也不是十分到位。第一,中国的MBA学院办的年限非常短, MBA教学的最重点在案例教学,而对中国企业成败总结性的案例教学在中国并不多,因为历史实在是太短了。第二,中国MBA的教学者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出身或管理者出身,不是那种有丰富经验的教授给学生现身说法地讲解重要的MBA知识,书本化的教授非常多。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学完MBA带有强大的书本化形象,缺乏实际的从业经验。一些中国毕业的MBA来到新东方工作,我感觉讲起知识来非常多,但实践时常常不到位。因为任何管理都是一种具体化的操作而非理论化的操作。具体化操作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操作的感觉,包括对做事情的把握,到哪步比较好。比如所谓的节约往前一步就是小气,所谓大方往前一步就是挥霍。就像烧水,99度不到位,烧到101度就过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度。这就是为什么要求MBA有两、三年工作经验才可以进学校,也是要求教授有从业经验的原因。
网友GAUTZ:现在很多中国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也要读MBA,你认为可行吗? 俞敏洪:我认为这不是特别好的选择,因为读MBA有两个目标,一是成为一个管理者、领导层,二是收入更丰厚。所以做MBA必须有一种感悟能力,如果光会考试,光会得高分,而对MBA案例分析的领悟能力非常差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勉强读完,也只有经过二、三年的磨砺后,才知道自己学的MBA是怎么回事。
网友YYY:费老师您认为EMBA是否不如MBA更有含金量? 费允杰:EMBA是在职的培训,都是在职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读出来的前景比较好。
网友JULY:请教俞老师,MBA现在有土洋之分,很多人认为中国本土培养的MBA不如外国商学院培养的MBA含金量高,您的看法是什么? 俞敏洪:从外表来看是这样的,比如在世界前十名商学院毕业的MBA世界公认,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畅行无阻地找工作。但如果这个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进入中国的管理大军,并在中国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或者成为创业者,那么我觉得在中国学MBA的含金量不会比在国外差。其理由很简单,因为在中国至少可以碰到一些非常了解中国情况的教授,而且用到的案例有许多是本土案例。中国本土企业成败的原因跟世界大型企业成败的原因根本就不一样。拿世界企业的成败原因套在中国企业成败原因上的时候,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而对中国企业成败悟透后,其重要意义不是外国MBA可比拟的。而且国外MBA毕业生在国内做事失败的比例比在中国学过MBA的人的失败比例大。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本土化,也有可能比国内MBA毕业生做得好。但我觉得做事要有一定的目标,不能用某一抽象的东西评判高低,否则就会失之于教条主义,会很麻烦。
网友PEACH:费老师,有人说,真正学MBA的话,会发现它其实是很虚的课程,未必能学到真东西。 费允杰: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或者工作经验是非管理性质,去读MBA,会觉得教授所讲的东西是无法领悟的,学的东西非常抽象。但是当一个人经过好几年的磨炼,最后发现自己的知识需要拔高时,再去读MBA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教授说到自己的管理幅度的问题,他说一个管理者下面管理的人不能超过五个,如果直接管理者超过5个就会超过问题。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一听会觉得很虚。有管理经验的人,想到自己直接管理十个人,最后导致公司的倒闭,他马上就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
林白:现在有考研热,我们知道研究生教育的本来意义何在,我们也知道对于如今企图考研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因为工作不好找,希望获得一块更好的牌子或者喘息的机会。MBA也是这样,结果是MBA考试分数越来越高,却未必招到适合读MBA的人。 费允杰:这就牵扯到MBA联考考试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如果光通过面试评判一个人能否进入MBA,肯定会存在很多猫腻。我们只能说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情况下,只有考试,虽然这个方法可能排除一些经验丰富的人,但是考试毕竟还是会筛选出一些人才。
网友OASIS:请问费老师,读MBA是读在职的比较划算还是彻底放弃工作纯粹读效果更好? 费允杰:如果读国外的MBA,必须要彻底放弃工作,国内的MBA可以选择,一是在职的一是全职的。我建议兼职读,尽管时间长一点。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一方面保证自己学到的东西随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网友XING1015:费老师,我的问题是这样,许多人都面临着选择,就是准备通过考MBA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现在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就是得放弃眼前的一切。您觉得这样值得吗? 费允杰:这要看他现在的一切是什么?以前我在讲GMAT课的时候,就见过一个搞期货的人。他搞了几年期货以后,因为整个期货市场的下跌,原来上亿的资产都没了,到新东方学GMAT,试图学MBA,就是希望完全换一个环境,从头做起。对他来说,原来的工作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除了痛苦没有任何东西,为什么不放弃?
林白:问题是,大多数人面临的生活是很平庸,却又难以断然割舍。这怎么办? 费允杰:这跟人的个性有关,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管理工作,而是觉得别人做管理者非常风光,就稀里糊涂地放弃工作,读了MBA之后,发现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作出判断再决定。
网友KENJ:请问俞老师,您认为读《三国》对于MBA学习有什么帮助吗?据说您喜欢读那本书,好象还读了十多遍? 俞敏洪:读《三国》,从现代MBA管理意义不是很大,帮助是在背後。比如你在MBA课程中会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一个很重要的分类是自我营销,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三国》里很多人把自己推荐出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次才见,实际上是诸葛亮非常高明的营销手段。任何实践的发展,都离不开你跟周围人的关系,跟周围人关系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是情意,一是利益,把情意和利益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吸引周围的人才跟你干事,并且用什么态度吸引人,这远远超出MBA具体专业知识的问题。情意方面,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任何的虚情假意都会很快被人拆穿。另外是利益的分配问题,这点曹操做得非常到位,把情意和利益结合起来,能达到一种开疆辟土的境界。《三国演义》还提供了一些榜样,且告诉你如何不犯一些错误,让自己陷入危机。一个人有聪明有智慧是一件好事,但一个人把自己的聪明暴露过分,那就是坏事。曹操和杨修的关系就是老板和优秀员工的关系,当优秀员工过分张扬的时候,老板的容忍度到什么地方。曹操的容忍度是非常大的,但最后不得不把杨杀掉,这给很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例子。因为很多管理人员都认为自己非常聪明,管理人员上面肯定是老板,管理者不一定是老板,老板不一定是管理者。你给老板打工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既得到自己的前途,又得到老板的认可,两情相悦,这是非常重要的.
林白:杨修面对鸡肋却不帮老板分忧,反而出言讽刺,难怪被杀。新东方MBA开课后,有没有可能设一门课专由俞老师讲《三国》与MBA的关系. 费允杰:那是肯定的,我们会有俞老师的课,就叫做“从《三国》到管理”。
网友MCT:请问俞老师,我今年33岁,国家机关普通公务人员,读MBA可以改变我的人生吗? 俞敏洪:如果他一直干的是案头工作,没有管人的经验和欲望,读MBA是没有用的。这主要是来自于人的个人取向。读MBA有几个基本条件,一是亲和力比较强,二是通常在一个群体中通常可以作主,不一定他是头,但他说的话有人听。三是这个人有一定的进攻性,否则不可能创新,也不可能进入未知领域,不能进入未知领域的管理者肯定不是好的管理者。所以如果他只是一般的政府职员就有一定的问题,但如果经历过政府的政治风险,而且在政治运动中经历了良知的考验和人性的考验,再出来当MBA的管理者很适合。因为政治和经济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为人生中最难处理的是利益和权力,如果这两者可以处理好,那什么东西都可以处理得好。
网友玉米糊:费老师如何看待现在社会上MBA泛滥的情况? 费允杰:现在除了北大、清华、人大办了MBA之外,别的学校因为MBA的收费比较高,请一些水平不够的老师讲,以此获得利益。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在办MBA。作为学生选取学校一定要学优秀的MBA,否则只是白花钱,没有学到东西。
网友xuzheng:费老师我是普通学校的MBA学生,您是否认为中国除了北大、清华等名校,其他普通学校的MBA毕业生前景就比较黯淡? 费允杰:现在所有大企业在聘MBA的时候都不会让你从高层做起,而是低层做起,无论是一般的MBA还是名校的MBA,都要看你自己的发挥。 俞敏洪:世界上众多著名的管理学家都不是名校MBA毕业的,甚至不是MBA毕业的。
网友lianglongying:费老师,传说新东方是激情燃烧的地方,你作为在那儿工作的人有什么感觉? 费允杰:我是1999年进入新东方的,面试我的是俞老师,当时的感觉是不仅可以拿到薪水,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一个事业。从那时候起,我就等于把自己心甘情愿地卖身给新东方了,因为俞老师的魅力,新东方的魅力,这种激情燃烧的地方,使我情愿进入。 林白:头一次见到卖身感觉这么好的人,看来激情燃烧的地方感觉就是不一样。
网友WHOOSEE:俞老师,我是新东方的职员,为什么我们普通职员老也见不到你? 俞敏洪:新东方现在在全国有十几家学校,而且已经有二千多员工,很多员工是最近才进来的,我很难进入每一个新东方小的分部和工作单位问寒问暖。原则上新东方员工每年都可以见到我几次。
网友前翻316:请俞老师告诉我们新东方的精髓是什么? 俞敏洪:很简单,英语只是技能,而人生的精髓不在于技能。所以如果说新东方的精髓只是英语,那只讲对了一小半。我认为新东方做任何事的前提条件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一个人如果把价值取向定位于自己的技能之上,那他的人生永远不会有方向。新东方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把我们认为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传达给学生,而这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新东方实际上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英语教学之外的精神引导和价值取向,这是新东方的精华之一。
网友K:请问俞敏洪老师,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有些人认为有点偏激,还有人认为有点过时,您觉得将来会考虑更换校训吗? 俞敏洪:不会,其实很简单,人的绝望与否与物质没有关系。如果与物质生活有关,那么在一些非常发达的国家,有着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人,就不会存在绝望者。而我发现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绝望的人不比中国人少,从比例来说,甚至比中国人还多。所以绝望与否与人的精神是否充实和每天生活是否充实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下,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哪怕拥有千金万银的时候,都有处于某种绝望心情的时候,而且甚至更加容易处于某种绝望心情中。比如我在美国看了一个电视片,讲了美国一个大富翁的后代,他的几十个后代,最后不是变成精神病就吸毒,或者自杀。其理由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富翁留给他们的钱太多了,以至于他们在人生中努力的空间就被挤没了。其实我觉得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克服一个困境和痛苦以后所产生的快感。因此人的绝望刚好是人克服困境和痛苦最好的一个状态。所以如果从绝望中还能找到希望,你的生活肯定会充实,所以这也是新东方校训中的最后一句,人生中间终将辉煌。
网友AS:俞老师,我是一名军校的学生,但我并不安于现状。您认为像我这样的军校学生,将来也会有机会出国吗? 俞敏洪:军校学生出国还是很多的,当然要看他是否学的是保密专业,否则有两年的保密期,必须要按国家的规矩办。因为在军校受到良好的纪律训练和道德训练,所以很多军校的人出来创业非常成功,这一点是部队带来的好处,就是说他有自我约束能力。
网友EN:很多学生觉得俞敏洪是很有魅力和魄力的人,请问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吗? 俞敏洪:是后来慢慢培养出来的,因为当你处于弱势、困境的时候,你会考虑缺点本身如何改掉。如果发现一个错误行为总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状态,不断纠正,就会进入良性状态。人把自己的优秀再发挥也不会进步,但如果改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我有一篇文章《缺点的恩惠》,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个性中有缺点,这正好给你留下修改自己和完美自己的空间。而在修改和完美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充实。我现在做事的特点是十几年做事过程中慢慢学会到的。
网友LSQ999:请俞敏洪老师介绍一下,新东方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俞敏洪:新东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几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在全中国甚至跨越中国的短期培训模式扩展和短期培训内容的扩展。新东方现在已经在全国做了十家大城市,在国外也做了两、三家大城市,做得都非常成功。第二个板块,新东方基础教育领域的组建和扩展,新东方在扬州现在已经有了四千人中小学校园区,从小学一年级直至高中,把中国的基础教育考试教育与国外的素质教育和理念教育结合起来,这是新东方第二大板块,做得也非常好。第三大板块是新东方的职业教育板块和长期教育板块。新东方的IT教育在北京至少已经做到第一、二家,新东方长期教育这一块,以后想要做成大学的雏形,新东方一个学院已有上千人在学习,是两年制。新东方的教育产业群做得非常好,包括新东方的图书、软件、远程教育,这三大块加起来,新东方年总产值就已经非常高了。所以把四大板块结合起来,新东方就是完整的立体化的教育产业结构。这大概就是新东方以后的发展方向.
网友PATRICK:前辈们你们好,我刚刚有幸被牛津大学的语言学专业录取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新东方出力,不知道是否可以得到赏识? 俞敏洪:马上把简历递过来。 林中白狼:赶快兄弟,抓住机会,linbaitime@sohu.com。 俞敏洪:到牛津大学之后,一定要和我们保持联系。
网友米粒:俞老师,新东方办得这么成功,你认为你们的致胜秘诀是什么? 俞敏洪:踏踏实实做事,平平淡淡做人,把眼睛往前看,把脚踩在地上。
林白:俞老师是否记得多年以前,晚上曾经一起在您家聊天,您当时曾和小平一唱一和地大谈你们的理想,就是到四十岁之后把工作放一放,到哈佛去读它个MBA,不知您当时是一时戏言还是真有这想法? 俞敏洪:我现在还有这个打算,而且我已经读了不少西方MBA的案例和专业著作,包括领导学和市场营销。但是我读MBA并不纯粹是为了地接受MBA专业知识的训练,而是接受一种跟西方社会深度接触的训练,以及对西方企业家、管理者运行方式的思维训练。所以我的目标会针对短期的,非学位性或学位性的EMBA。我肯定不会学二十多岁年轻人的那种真正学术化的MBA。
林白:学生们如果看到俞敏洪跟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可能压力会比较大。 俞敏洪:如果那样我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大。
林白:其实现在可以把新东方的案例放到MBA教学中了。 俞敏洪:新东方的案例已经放到清华的MBA教学中,我还曾给清华MBA的学生上过课,现身说法。
林白: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两位老师在节目结束之前,对于网上热火朝天的众多网友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费允杰:我就一句话,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俞敏洪:任何东西都有一个槛,比如说上MBA有考试的槛,还有工作经验的槛。关键是把目标看准之后,注意这个槛的高度,计算一下自己要花多少时间、精力和耐力。如果你觉得跨过这个槛,对人生有重大的改变和推进的话,那就是值得的。如果你觉得这个槛对你没有作用,那就不要去做。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赶时髦,任何赶时髦的人一定是失去方向的人,也是失去人生踏实感的人。所以不要赶时髦,看准自己的前途往上跳。
林中白狼:嗷~~~~~~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