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了对5月发生的不明身份者闯入日本驻沈阳总领馆事件中责任者的处分决定,其中包括驻沈阳总领事在内的13人分别受到了撤职、警告、减薪等处分。 根据川口外相的宣布,日本驻沈阳总领事冈崎清因“未到现场指挥,导致事件现场处理混乱”,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其进行“惩戒处分”,减薪20%,并取消其总领事职务,调离回国。当时在国内休假未及时赴任处理问题的副总领事西山厚,也调任回国,并给予减薪10%的处分。当时在现场处理事件并负责与武警接洽的马木秀治副领事等人,分别受到外务省警告处分。 此外,根据外务省内部规定,日本驻华大使、外务省事务次官、亚洲局长等人,也受到“严重训戒”(警告)处分。外相川口顺子本人、事务次官、驻华大使等自愿退还当月工资的20%。因此次事件而受到处分的人员共有13名。 迟来的处分决定 在5月8日发生的5名不明身份人员闯入日本驻沈阳总领馆事件中,负责保卫外交设施安全的中国武警战士,按规定阻止了2名妇女和一名儿童的闯入,在征得日本领事同意的条件下进入日本领馆,带出了另外两名闯馆男子。在事件曝光后,日本政府在舆论压力下为转移视线,指责中国武警“违反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未经许可进入日本领馆抓人,侵犯了外交用地的不可侵犯权”等等。但中方公布了调查结果,证明中国武警的行动是在日本领事同意后实施的。此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两种争论,一些政治家纷纷要求处分有关责任人员,一些舆论则指出,日本在接受难民问题上态度不明确甚至消极,是导致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此时,如果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处分有关责任者,就等于是明显地承认日本在事件处理中的失策,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因此在事件过去近两个月,事态基本平息之后,日本才草草宣布处分决定。 处分决定轻描淡写 处分决定公布后,日本国会的一些政治家和舆论界纷纷批评说,外务省的处分是隔靴搔痒,轻描淡写。当天一些记者对小泉首相的提问是:“你不认为外务省的处分过于轻淡了吗?”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接受日本记者提问时则指出,沈阳领馆事件在中国已经处理完毕,至于如何处分有关责任者,那是日本政府的事情。 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日本驻沈阳总领馆的说法和外务省的报告,成了舆论批评的主要对象,虽然日本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称,日方未曾同意中国武警进入领馆将闯馆者带出,但在电视画面里,日本领事在领馆门内帮助武警捡帽子的举止显示,他对中国武警的行动表现出极大的配合,而没有任何制止迹象;一名日本领事在领馆门外接到不明身份者的避难信后,以不懂英文为由将信退还回去,此事实到中方公布事件真相之前,外务省官员没有向外相和首相官邸汇报,这也引起了日本国民对外务省的不信任。也有学者指出,日本政府在保护难民问题上政策暧昧,导致发言人无言可发。 在对13人作出处分决定的同时,对日本是否改变迄今在接受难民问题上的“消极态度”,外务省未作任何表示。因此有评论指出,只要日本在保护和处理难民问题上的政策不变,外务省的“改善措施”就难于发挥现实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