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庆祝国庆一周年的阅兵式上,毛泽东指着来自华北军区的80人的军乐队说:“中国人口这么多,天安门广场这么大,要成立千人军乐团。”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多了一支特殊的队伍———解放军军乐团。50年间,军乐团伴随着共和国的前进脚步,相继圆满完成了庆祝国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和数百个国家领导人访华欢迎仪 式的演奏任务共6000余次,千万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壮国威、扬军威和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7月20日晚,军乐团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了题为《我为祖国奏凯歌》的大型管乐音乐会,音乐会气势雄浑、群情振奋,担任过历次重大演奏任务的新老指挥家们纷纷登台亮相,指挥演奏了军乐团50年来创作的经典作品《万岁,伟大的祖国》、《欢迎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赢得了观众阵阵如潮的掌声。 每一个音符都显示着祖国的神圣 在人们的眼里,军乐团的每一位演奏员都与祖国的神圣事业紧密相连,他们出席的每一个场合、吹奏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祖国和民族的礼仪、象征着国家的文明。正因如此,每一次他们出现在世界面前的时候,都显示出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 曾担任过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千人乐团总指挥的军乐团现任副团长于海,提及当时演奏的情景,仍激动不已:“当一个个铁流般的方队踏着我们演奏的铿锵旋律从我们身边走过时,那种神圣、自豪和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什么苦,什么累,为了这一刻,都是值得的。”的确,在近3个月的艰苦训练中,演员们每天在烈日酷暑中一站就是8个小时。长时间的站立,许多人的腿打不了弯,长时间的演奏,许多人的嘴吹破了皮。灼热的钢盔把耳朵烫起了泡,满身的汗水顺着衣服往下流,被太阳晒裂的皮肤褪了一层又一层。正是凭着这样的坚韧毅力和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军乐团的演奏家们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神圣光荣的任务,从没有吹错过一个音符。 已81岁高龄的老指挥家罗浪,是1949年开国大典上指挥国歌演奏的人,也是军乐团的第一任团长、新中国军乐的创始人之一。对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国歌时的情景,罗老仍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候只有80人的乐队,在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演奏,很难显示出气势。为此,工作人员专门为我们安装了话筒和音箱,使整个演出显得气势磅礴。”说到自己的心情,罗老一脸兴奋。他说:“当时真是既激动又紧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圆满完成任务!”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军乐团作为政权交接仪式中担任演奏任务的主角,他们的表现令世界瞩目。据在这两个重大历史时刻担任中国军乐团指挥的于建芳介绍,当时的气氛可谓紧张严肃,能否准确地在零时零分零秒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早一秒是失职,晚一秒是耻辱。我们经过无数次的刻苦训练,终于丝毫不差地完成了任务。担任交接仪式中方司仪的外交部领导说:“你们演奏得非常准确,非常好,祖国人民谢谢你们。” 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乐 历史铭记着这个时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欢迎仪式在首都机场举行。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军乐团的演奏员们顶着5、6级的西北风,一动不动地演奏了一个多小时。晚上,在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军乐团专门演奏了尼克松家乡的《牧场上的家》、《火鸡在草堆里》等乐曲。在祝酒辞中,尼克松总统特别加上了对中国军乐团的评价:“我不仅要赞扬那些准备了这次盛大宴会的人,而且还要赞扬那些给我们演奏美好音乐的人。我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 50年间,军乐团类似这样的演奏和获得这样的赞扬不计其数。据统计,1999年至2001年军乐团平均每年完成迎外任务230次以上,有时一个月中就完成30多次,最多时一天就演奏了8次。他们记忆最清晰的是1992年12月2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乌拉圭总统。当军乐团演奏完乌拉圭国歌之后,全体来宾打破外交礼节的常规,对军乐团的精彩演奏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事后,乌拉圭总统告诉中方,乌拉圭国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歌之一,在重大的外事活动中,很多国家,包括他们本国的乐队常常只演奏其中的一部分。然而今天,中国军乐团却背谱演奏了全曲,这是中国人民对乌拉圭人民最大的尊重与理解。 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军乐。近几年来,军乐团相继出访和考察了法国、英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以精湛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乐的水平,展示了中国军人的优秀素质。1994年军乐团赴法国参加欧洲国际军乐节,他们出色的表演引起了轰动。阿尔贝维尔市年仅8岁的男孩于连特向组委会提出要担任中国军乐团参加入场式的前导。他手持五星红旗走在中国军乐团前面,稚嫩的脸上满是自豪。据军乐团团长齐景全介绍,几十年来,军乐团原创的音乐作品有1500多部,改编的外国名歌名曲有2500多部,平均每年新创作和改编的外国代表性音乐作品就达100多部,这些作品大多都走上了世界舞台,有些曲目还成为世界其他乐团竞相演奏的共享曲目。 打开军乐团的获奖荣誉册,我们清晰地看到:2001年1月,军乐团应邀参加不来梅国际音乐节,获得了99.9的最高分;青年指挥家张海峰获得在荷兰可可拉德举办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第九届青年指挥比赛的第一名———金指挥棒奖;年轻的单簧管演奏员袁威获北京国际单簧管音乐节学生比赛第一名,忠实地履行了“特殊外交战士”的崇高使命。 军乐当为士兵吹奏 军乐团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兵服务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50年来,他们深入边卡哨所和基层连队演出过多少场,谁也无法统计,但他们甘于吃苦,与官兵打成一片的形象,却深深地根植于士兵的心中。 历史曾记载着这样的事实: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没几天,军乐团就第一批进驻灾区慰问官兵,以振奋人心的军乐鼓励灾民们重建家园。他们两上喀喇昆仑山,三下海南岛,去过南沙、西沙,到过西藏和内蒙古,不仅在摄氏40多度的高温下为战士演出,也曾在摄氏零下30度的冰雪中为官兵吹奏。 在军乐团新一代演奏员的心中,最难忘的当数西藏为兵演出之行。那是在气候多变的8月,55人组成的演奏队首次在海拔3700多米的拉萨奏响了军乐。由于严重缺氧,演员们刚到达不久就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疼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到了晚上,80%的同志难以成眠,医生给每个人都服用了安眠药,仍然无济于事。然而,首场演出依然很成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用“半口气”吹破了两项纪录:首次实现了在“世界屋脊”演奏的夙愿;在“生命禁区”创造了连续演奏2小时10分钟的奇迹。 军乐团每年都要组织演出小分队深入基层演出,演奏员们都把为兵服务当作一种荣耀,争着抢着参加。于副团长清楚地记得,1993年,他带领演出小分队走遍了喀什、伊犁、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博尔塔拉等新疆边防一线,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几乎在一天之间就晒黑了每个人的脸庞。在深山老林的哨卡里,战士们慷慨地拿出他们平常舍不得吃的菜,一定要演员们吃。面对那些珍贵的菜,演员们被感动得直流泪,谁也不愿动筷子。他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着《轻骑兵序曲》…… 作为我军唯一的大型专业管乐艺术团体,解放军军乐团不仅造就了一大批军乐专业指挥家、演奏家和作曲家,还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业余军乐人才。(●邹锐 本报记者王文斌 刘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