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淮南市副市长徐恒秋:情牵受灾的父老乡亲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13日13:42 中国新闻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中新社淮南七月十二日电 题:情牵受灾的父老乡亲——访安徽淮南市副市长徐恒秋
中新社记者顾立军阮煜琳
今天,淮南人迎来了真正的晴天。雨后的淮南骄阳似火。
淮南市副市长徐恒秋与本社记者一起驱车前往大通区九龙镇看望安置在这里的灾区民众。
“市里的灾民点我几乎都跑遍了,灾区民众有一点没有安排好,我都放心不下。自六月下旬淮河大水至今,淮南受灾人口达七十五万。灾区民众的转移安置是抗洪救灾中的重中之重。”副市长徐恒秋在车上对随行的记者说。
位于淮南市东部,与凤阳县、长丰县、定远县接壤的大通区九龙岗镇,是淮河水害中的重灾区。七月四日,因为国家启用这里二十平方公里的洛河洼行洪区蓄水,致使这里三个行政村的一万多民众受灾。
大通区九龙岗镇魏嘴村八十岁的老人张作昌前天被转移到了在新修公路上设置的灾民安置点。这位经历过一九五一年、一九五四年、一九六三年、一九九一年等历次大水的饱经沧桑的老人,与九十一岁的徐姓老人同住一室。他坐在帐篷里,看到徐市长代表政府给他们送来了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非常感慨地说,每次发大水都要搬家,这次政府想得周到,安排得条件最好,以前哪有这个条件,要感谢政府呀。
细心地询问了老人的生活情况后。徐恒秋对老人说,现在是困难时期,我们尽全力帮助大家,如果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周到,还要大家体谅政府;困难是暂时的,难关会很快过去。
临走前,徐恒秋再三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老人们照顾好。
四十六岁的徐长维昨天晚上带着一家老小搬迁到九龙镇中学。虽然现在的生活不成问题,但家里的三亩地这次全被洪水淹没。
徐恒秋鼓励他,住在这里也许时间长一些,一定要做好环境卫生,生活垃圾要集中处理,同时要振奋精神,洪水过去后,要重振家园。
戴着草帽、脚踩泥泞的徐恒秋在察看了几个灾民安置点之后,对参加转移安置灾民的民政助理张洁说,这些受灾民众被洪水夺去了家园,心里不痛快,我们要理解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要尽力做好服务。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大堤上居民的饮水消毒问题。
这位细心的女市长,又一一地对大通区委书记董庆和区长刘建平作交待,要解决好灾民区的环境卫生,注意垃圾、粪便的处理;要预防洪水期间肠道感染等常见病;对集中做饭的较大的灾民安置点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现在每个灾民安置点都配有一位医生、一位护士、一名乡村干部、一名警察,为安置点搬迁的居民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
徐恒秋告诉记者,淮河二次洪峰正向淮南境内奔来,焦岗湖大堤、汤渔湖大堤的民众与洪水的激战还没有结束,对这些转移搬迁民众的安置还在进行。
她说,洪水不走,战役就不会结束。受到洪水侵害的七十五万父老乡亲的安置工作仅仅是刚刚开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