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飞利浦公司在北京为自己的新品———“逐点晶晰”彩电召开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实际上,从9月底开始,有关高端彩电新品的发布会就一个接一个地在北京召开,海信、TCL、创维轮番进京,到飞利浦,已经是第四个了。 其他“外籍军团”的情况同样热闹。10月1日~5日举行的日本电子展上,夏普、东芝、松下、富士通、NEC、日立、索尼、JVC等知名公司悉数到齐,向业界展示了有关高端彩电的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 高端彩电正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不仅仅是厂商的造势和媒体的热炒,最关键的是高端产品在市场层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国庆期间北京有的大卖场前甚至出现了排队购买高端彩电的情况。在中国市场,无论是等离子,背投还是传统彩电中的高清晰度电视都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在日本,夏普则因液晶业务的发展而增加了38.1%的利润。 高端产品的活跃是如此的全方位,不禁让人在兴奋之余更感到惊诧和迷惑。市场的胃口好的出奇,但是发展方向并不明朗,所以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高端彩电的演出开始了,至于这场演出的结果如何,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全球市场,仍然不是可以在短期作出回答的问题。这毫无疑问将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演出的可视性。 乱 “大家在舆论造势上互相帮腔,在具体产品上又互不买账,所以就都要搞研发,都要上量产,都觉得自己有机会,等离子能不热闹吗?热闹点好,可千万别乱。搞统一标准,只是开了个头。”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9月25日,海信率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海信的三大高端产品———第二代互动电视、胶片背投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已经接得3亿元的大单,等离子电视已经实现量产,并且掌握了部分的核心技术。9月27日,TCL宣布了自己为期三年的等离子战略规划,并聘请了6位国内知名的平板显示专家作为自己的顾问。当天下午,创维集团的黄宏生亲赴北京,在梅地亚中心一间略显局促的会议室里向到场的记者勾勒了创维的等离子规划。 三场热闹风光的发布会将等离子的气氛推向了顶点。9月26日由国家信息产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等离子彩电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没有媒体的参与,大会稍显冷清,但这并不妨碍会议的价值。由于是信息产业部牵头,所以国内知名的彩电企业几乎都派出了主要负责人与会,据说大会的议题是呼吁建立中国统一的等离子标准。 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陈向真作为专家,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各个企业在研发等离子技术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不过总体来讲,这次会议只能算是个“务虚会”,“大家通个气,毕竟时间只有半天,而且各个企业真有什么动作也不会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至于各个会议时间上的临近,陈向真表示只是“偶然和巧合。” 而等离子阵营中的主力军,包括海信、TCL和创维也纷纷表示,这只是说明等离子市场的前景广阔,政府和各个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但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另一家国内知名彩电企业却不这么认为,“我们是被骗去的,这个研讨会其实就是企业在背后推动的,企业是希望可以借此造势。”这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而坊间流传的版本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推动者是国内等离子产品的先锋TCL公司。记者求证时,TCL公司没有明确告之,但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9月26日出现在信息产业部研讨会上的专家第二天也出现在TCL的聘任仪式上,这样的巧合难免引起外界的种种猜测。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TCL策动这样的一场研讨会也无可厚非。“由谁组织和牵头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能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出来,否则今后等离子产品的社会成本将会非常大,比如模具、线路都不一样,最终会影响彩电企业的量产和规模。” 实际上等离子的核心技术,也就是屏的技术目前仍然掌握在日韩系的企业手中,而中国企业所开展的研发基本上是围绕后台的技术,比如电路驱动技术等,应该说中国企业目前在这些技术上的研发已经有所成就,所以各个企业在宣传自己的等离子产品上总是把掌握部分的核心技术作为宣传重点。但有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各个企业各自为政开发出不同的后台技术,所以就如同先前那位业内人士所言,如果现在不统一标准的话,今后随着量产的提升,社会成本也大大增加。如果说能将自己的标准变成未来业界的统一标准,TCL何乐不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后国家有可能在数字电视上有资金和政策的倾斜,现在是看能否把等离子电视也纳入到数字电视的规划中去,这无疑将大大刺激各大彩电生产企业对等离子产品的野心。 动力 从14英寸到18英寸,再到21英寸,29英寸,或是从球面到纯平,普通显像管电视走的是一条相对清晰的路线,那就是产品形态体积上的变化,但是今后产品形态的变化是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惟一动力呢? 不光是中国的等离子市场,实际上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彩电 业的技术发展正走到了一个节点上。背投、等离子、液晶,还是传统彩电中的高清晰度电视,究竟哪一个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现在仍然不得而知。 长虹公司的刘海中表示,从根本上来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而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细化,市场也随之细分,未来高端彩电的出路应该不是一条。 这也是市场对各种形态的高端彩电产品都表现出极大兴趣的原因。比如对城市白领这样的人群来说,等离子外观上给人很时尚的感觉,再加上受城市居住环境的限制,超轻超薄的等离子彩电很容易得到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或是拥有类似别墅等更大居住面积的城市家庭,他们则更青睐“气派”的背投产品。 飞利浦公司做过这样的调查,43%的消费者认为清晰度高、画质好是他们购买彩电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这可能也是他们在等离子和背投的热潮中,推出传统显像管新品彩电的原因。无独有偶,索尼公司在前不久也新推了自己的主打产品———第四代的纯平电视。 飞利浦公司彩色电视机市场总监郭昌宏表示,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并不单纯,可能是产品形态和画质综合后的结果,但是如何判断其中哪个因素是主导因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见仁见智的不同回答,将使企业拿出不同的产品策略。 当然所有产品都布点是一种相对保险的方法,做等离子的也做背投,做背投的也做等离子,这在中国的彩电企业里屡见不鲜。不过这样做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漫长的产品线不仅考验一个企业的品牌运作能力,关键是高端产品相对较高的成本将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二线企业将在几大阵营的角力过程中疲于奔命,所以企业最终还将有所取舍。 沉默的主角 富士通、日立、先锋、NEC、飞利浦、三星、LG、松下,等离子的最核心技术几乎被这几家企业所垄断,但是在热火朝天的中国等离子市场里却鲜有他们的声音。 实际上,作为技术先锋他们更应当享有主角的地位。在刚刚闭幕的日本电子展上,他们却没有沉默,各大公司纷纷展出自己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但在中国,他们选择了另一种发言的方式。通过和中国企业的合作,掌握核心技术的外资品牌采用了隐身进入的方式。所以走到前台来的往往是生产整机的中国企业,但躲在后台的却是日韩系企业。国际品牌仍然专注于技术的研发,整机产品不过是他们技术的载体。就像飞利浦的新品发布会,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归根到底这还是技术的发布会。国际品牌的整机产品仍然不会过多地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这几乎是当年VCD产品的翻版:VCD整机产品五花八门,厂商们争的头破血流,但真正赚到钱的却是出售机芯产品的上游国际品牌。 情况似乎正在重演,中国企业目前仍然需要向国际品牌购买核心的技术和元器件,TCL公司的刘步尘不无担忧地说,今后日韩企业的利润重点可能仍然还是技术输出和元器件上,而中国企业争夺的是整机利润率相对较低的整机市场。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在未来高端彩电的产业链上中国企业仍然要居于下游,受制于人,这可能是更糟糕的。中国企业也深明此理,所以TCL这样的公司就和LG、松下两家公司合作,也是希望不要被制约得太死。 实际上利用产业升级也为改变产业链中各个企业的位置归属提供了机会,尽量成为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参与制定标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追求。所以这也是各个彩电企业都愿意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量的目的之一,尽管目前还只是外围的后台技术。TCL的刘步尘表示,从后台开始也是技术研发的必由之路,不过TCL已经准备在3~5年内掌握最关键的屏的技术和生产。 业内人士对此的评价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出最关键的屏的技术,能否从实验室走向商用还不好说,但是这样至少掌握了今后和国际品牌谈判的筹码。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国际品牌间的技术整合已经开始,富士通和日立的等离子研发部门已经合并,不久前松下和东芝也合并了液晶和显像管业务,成立了专门的合资公司,新公司的计划重点就是高增长的中国和东南亚市场。 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在高端彩电的核心技术上,国际品牌进一步走向合作,成立类似于DVD那样的6C联盟,统一技术输出标准和渠道,那时的中国企业将再次面对尴尬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