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以色列特约记者 迟新 由于美国随时都可能打伊拉克,以色列国内已经开始防范伊拉克有可能进行的突然袭击。以色列政府发出通知,声明1月15日后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家庭已经开始重新购买或者更换防毒面具。以色列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就已经向居民发放了放毒面具,预防伊拉克的生化危机。 记者走访了政府某个指定的地点,发现这里人头攒动,一位家庭主妇竟一次购买了7个防毒面具。防毒面具的有效时间约为2~3个小时,以色列公民在这段时间足够从家中到达最近的防空洞。 为防范可能到来的袭击,以色列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并且在每套房间里面都设计了防爆间,进行临时性防范。防爆间的墙体厚约30~40公分,有的里面还有钢板。在战争期间,由以色列国防军或者义务人员带领大家进入防空洞进行躲避。 记者也曾尝试购买,但是政府指定机构只供应本国居民。记者驱车赶到一处据说是公开供应的商店,但是得到的答复是“暂时无货。现在没有到危险的程度,请过一段时间购买”。 记者了解到,防毒面具的价格约为250~270沙克(当地货币),如果没有使用退货的话归还100沙克。购买时没有数量的限制。 去年12月底,中国使馆已经召开了针对战争的会议。主要议程是,防范为主,通知工人作好必要的准备,动员工人购买防毒面具,听从使馆的统一安排。各与会公司回去后,纷纷向工人传达了使馆的精神,工人反应比较强烈,部分公司工人要求回国。在以色列大约有2.5万中国人,大部分为劳工。部分人员认为这没关系,战争毕竟是美国和伊拉克打,这里还是安全的。一部分人认为子弹不长眼睛,并且是春节临近,不希望在这里冒险挣钱了。以色列航空公司在春节前飞往中国的机票非常紧张。但是因为没有得到使馆的撤退通知,各家公司还是在劝说工人留下,有些劳工采取极端手段,拒绝上班,坚决要求回去,表示即使遭到罚款等处罚也要回去。 记者又走访了一些以色列的公民,他们倒是非常平静,认为导弹来了他们就躲避,战争结束后再工作,毕竟,这里是他们自己的国土,以色列人经过了千年的流离坎坷才又有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爆炸那天记者经过的公共汽车站附近,人们在那里非常悠闲地散步,看不到爆炸带来的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