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奉化城里坐车至溪口约30分钟车程,宁波栎社机场离溪口25公里。溪口,这个人口只有8万多的浙东小镇,最近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蒋介石的故居就在剡溪岸边。丰镐房距溪坝不足十步,其子蒋经国的故居小洋房建于一小石山上,溪水环绕,占尽风水。
70多岁的盛祥福长期在溪口风景办及台胞接待站工作。他研究过蒋介石家族,也是溪口变化的见证者。
盛祥福介绍说,“文化大革命”时期,蒋介石的祖坟曾遭受过部分损坏。从1979年开始,中央就指示重修蒋介石祖坟,并拨出了专款。当时出面修墓的是溪口风景办公室,盛是具体的经办人。
从1979年到1985年,包括蒋母墓道、蒋父墓道、毛氏墓地以及蒋介石妹妹蒋瑞莲的墓地都按原样修好。
“我们修得肯定比原来要好。”盛保证,“当地老百姓对修蒋介石祖坟好像没什么异议,因此工程没遇到阻力。”
他证实,许多当年跟蒋介石去台湾的老兵看到修复后的墓道时,都很感动。
缺角的丰镐房
据溪口的老人讲,蒋介石尽管在外是非极大,但在家乡,是个孝子,也是个顾念乡情的人。
他们说,蒋介石回溪口很注意在老百姓中的影响,不摆架子,连警卫都是暗哨,他还会主动去探望族中的长辈。
有一个典故在溪口的导游和电视介绍片中广为流传,讲的是蒋介石看重与儿时伙伴的情谊。
1928年,蒋介石扩建丰镐房,需要动迁26户居民。25户都顺利安置了,只有一户不肯搬。那一户叫周云生,与蒋介石同岁,算得上是蒋儿时的“赤屁股”朋友。他在外面说,瑞元(蒋介石乳名)现在当“皇帝”了,看中了我的房子,怎么办呢?只好让他了。
据说,蒋介石听到这话后很生气,不拆周的房子,丰镐房就会缺一个角,未免美中不足,但顾及儿时的情谊,蒋介石最终还是保住了周云生的祖屋。
所以,虽然丰镐房扩建后占地4800平方米,还是缺了一个角。
周云生57岁的儿媳妇汪昌文就此事提出另一个版本,她公公生前回忆,当时是这么对蒋介石说的:“瑞元,你现在当‘皇帝’了,但我们是邻居,从小一块长大的,房子别拆,我还做你的邻居。”蒋介石很爽快地答应了,就没拆那房子。
她还告诉记者:“其实当时要拆的也只是两间杂物房。我公公是个老实和善的人,不可能那么凶的。”汪与老伴住的祖屋已有200多年历史,两间杂物房曾经倒过,后来周家又把它修好了。
蒋对母亲很孝顺
溪口流传坊间的一些旧闻,说蒋介石对母亲很孝顺,甚至萌生常陪伴母亲的念头。
据丰镐房最后一任账房先生唐瑞福及蒋介石的秘书汪日章生前口述《蒋介石的故乡》中录,“每逢清明节,蒋介石如无特殊情况总要回溪口扫墓。丰镐房备轿子两顶,轿夫八名,供蒋介石、宋美龄乘坐,去白岩山鱼鳞岙蒋母墓地,蒋介卿(蒋介石同父异母兄)也总是陪同一道,兄弟俩依次向蒋母墓行叩头礼,随同前去的人也都要依次行礼”。蒋介石曾说“平生有一个愿望,即常居慈母墓旁”。
据王舜祁的调查核实,1949年清明节那天,蒋介石带了蒋经国夫妇和孙儿孙女,祭扫蒋母墓,“他在墓前躬身下拜,喃喃祈祷,涕泪横流”。拜毕,连声嘱咐儿孙“多磕几个头”。据说当时蒋经国的俄国妻子蒋方良只在墓前鞠了一躬,蒋介石就斥责“俄国人不懂礼节”。接着蒋又去扫父亲之墓。
从未间断的祭祖
目前的蒋家成员,其动向虽然还是瞩目的焦点,但是实际上多已褪去政治的光环。蒋家第三代,除了蒋孝章、蒋孝刚和章孝严之外,只剩一些遗孀,蒋家第四代,也多不从政,他们散居世界各地,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正因为失去了政治的敏感度,蒋家的子孙,反倒能陆续地回到奉化溪口,祭拜蒋家先祖的陵墓。
蒋孝勇也一手扛起了祖父及父亲迁葬的愿望。然而前有两位兄长的早逝,蒋孝勇竟也难逃被食道癌缠身的命运。
在病重期间,他仍旧频繁地往返于台、美、大陆三地,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完成父亲遗愿。他带着一家大小,返回浙江奉化,探视先祖的坟墓,打理各种可能完成父亲埋葬于祖母身边的愿望。
最近几年,蒋介石之兄蒋介卿的孙女蒋品雨,每年清明节都要来扫墓。她也成了传递溪口蒋氏与台湾蒋氏亲情的纽带。
她说,现在溪口的家族观念不如以前那样重,溪口蒋氏虽然在辈分上排还有房长、族长,但实际上已经多年没有组织了,“族长”在家族里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大的号召力了。
除了蒋品雨,蒋氏家族来祭祖的近亲还有蒋纬国夫人邱如雪及其子蒋孝刚。
当时负责接待的奉化市政协副主席斯端仑说,那一年是1996年,让人吃惊的是,邱如雪与蒋孝刚讲的都是溪口话,这让他们没有了距离。溪口话生硬难学。而邱如雪父亲是广东梅县人,母亲是德国人,自己也是德国相貌。他们家里讲的却是溪口话。
2000年8月,蒋介石的嫡孙章孝严到奉化“祭祖认宗”,在当地轰动一时。
斯端仑与盛祥福一个共同的心得是:只要台湾来人,来的都是客,好好招待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