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时报》2002年11月21日文章:中国的新和平战略(作者:LING XING-GUANG)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美国总统布什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他们10月25日的首脑峰会上一致同意加强双边合作。世界两个大国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这同2001年早些时候华盛顿方面将北京视为“战略竞争者”相去甚远。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对美国采取了一种高度灵活的姿态和政策。中国在伊拉克问题基本保持了中立的态度,在朝鲜发展核武器的问题上与美国合作应对,甚至在美国对台武器出口的问题再次出现时也保持了罕有的克制。 北京方面正在采用一种现实主义的外交手段改善同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的友好关系,并借此为自己争取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而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外交的这一发展动向反映了中国自去年春天就全力塑造的新型安全观。 这一新型安全观起源于由中国和俄罗斯领导的上海五国峰会机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在内的部分中亚国家参加了这一区域性安全合作组织。被称为“上海五国”的这个地区合作组织诞生于1994年4月,它的形成提高了五个成员国在边境地区的相互信任,加强了五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上的合作,促进了五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2001年6月,随着乌兹别克斯坦的加入,“上海五国”扩大为上海合作组织(又称为“上海六国”)。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发表演讲时,首次使用了“新型安全观”一词。他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倡导了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的新型地区合作组织。 2001年上台的布什政府曾一度将中国定位于“战略竞争者”的位置,而此前的克林顿政府则声称要同中国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由于上海六国机制建立之时,中美关系正因突如其来的海南撞机事件而陷入十分紧张的境地,因此江泽民主席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机提出“新型安全观”或许可被看作是带有中国方面对美国对华政策建设性批评的意味。而这一新型安全观显然也代表了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四个中亚国家所达成的共识。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了中国,向外界显示渐生嫌隙的中美关系获得了修补和良好的发展。自美国遭受世人震惊的9.11恐怖袭击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加速向前发展,而中国也不失时机地发展和促进“新型安全观”,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同。去年2月份,布什总统访问中国。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将致力于建设两国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很明显,自去年春天以来,新安全观已经成为了中国外交的基石。 在去年4月10日就中国外交政策对中国德国商会(German Association)发表的演讲中,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曾大声疾呼建立国家间基于“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基础上的新安全观。到今年4月2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访问马来西亚时也在一个演讲中使用了同样的措辞。中国高层领导人借出访机会不遗余力地向其他国家宣传的自己关于新型安全观表述,无疑是要向国际社会,尤其是向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展开一场推销新安全观的全面攻势。 借今年6月4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及6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上海合作组织第二次领导人峰会提供的国际政治讲坛,江泽民主席全面阐述了新型安全观的思想和内涵。上海合作组织第二次领导人峰会通过的一个集体宣言中就明确表示,国际社会需要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基础的新型安全观。 今年7月31日,在文莱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中国更是干脆将新型安全观写入了会议文件当中。今年10月27日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江泽民主席也不失时机地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了这一中国力主的新安全观。 所谓的新型安全观是基于以下观点而提出的:在发展国家间关系中,应当抛弃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相互信任的建立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各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应当可以增强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的巩固也应当能够增进各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威胁,应当建立有效的区域集体安全体制加以防范和制约。应当建立公平和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从上述新安全观的基础可以看出,这一新型安全观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对美国单边主义倾向的担心和不满。中国显然认识到,要促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某种形式的转变,中国必须采取种种措施贯彻自己倡导的新安全观,并由此影响美国的公众舆论。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中国就开始强调中美关系保持和谐的重要性,并在朝鲜、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等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克制而谨慎的中立立场。从中国外交史的特点上看,毛泽东时代重视和强调斗争的哲学,尤其是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斗争哲学;而目前中国已经从斗争哲学转变到了和平哲学,而当今和平哲学的基础恰恰是“新型安全观”。 美国的军事战略要求建立以美国为首的,以美国和其盟国建立的双边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全球安全体系。而中国显然注意到了美国的这一全球战略图谋。中国担心,一旦美国的这一全球军事战略得以实现,形势将很可能导致美国对国际权力的垄断。尽管如此,中国还是适当调整了自己的立场,选择了更为灵活的外交策略。只要美国不危害中国核心国家利益,干涉中国内政(如台湾问题等),中国将容忍目前美国在世界上的事实领导地位,不公开正面对抗和挑战美国。当然,这种暂不与美国争锋的外交政策的前提是美国不在敏感问题上招惹中国。 不仅如此,中国还强调指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合作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似乎已经隐隐显示出,它将具有取代日本成为发达工业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联系的桥梁的实力。 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人能保证中国倡导的新型安全观将肯定成为国际多边外交的基础。一些对中美迅速接近持有疑虑的中国政府官员担心,美国对世界以及对中国的包围将会继续加强。从目前的形势推测,新型安全观的发展前景有以下三种:新型安全观将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和得到接受。新型安全观将同美国主宰世界的图谋发生冲突。新型安全观将被今天的世界视为“不现实”而遭到抛弃。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第二种前景预测将最可能变成现实。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第一种前景预测则最可能被世人接受变成现实。而国际形势的发展往往难以逆料,因此第三种前景也不能被排除。 只有当美国强硬的鹰派人物不再追求和崇拜权力时,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安全观才有可能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由超级大国主导的强权政治应当被新型国际组织积极倡导的道德政治所取代,但是这一取代过程则是漫长和曲折的。 当今世界一直受到诸如南北差距扩大、生存环境恶化、国际恐怖主义、跨国毒品运输等种种严峻问题的困扰,国际社会应当加速实现从强权政治到道德政治的转变。而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则有希望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成为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性国际政治哲学。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领导人应当摒弃前嫌,携手合作,抑制各自的民族主义本能。而在亚洲,中、美、日三国领导人则在国际政治哲学的转变努力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