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婚姻”逼近都市人
2002年10月9日08:53 华商报
|
世界是愈来愈看不懂了。人们刚刚对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婚外性行为见多不怪,就又有人提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无性婚姻”时代。经济增长但性生活减少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的潘绥铭教授带领36名研究员,历时一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对全国城乡60个地方的3824位20岁到64岁男女的性生活状况进行了了解。
这份调查最“耸人听闻”之处是:在他们调查的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过了四分之一(28.7%)。在最近的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则占6.2%。而据美国最新的统计,20多岁的青年夫妻是平均每周三四次;30岁以上的是每周大约两次;50岁以后才会降为每周一次。两相对比,联想到满街的壮阳广告,第一个解释跃入记者的脑海:难道中国男人真的集体阳痿了?据说,网上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调查结果,说中国男人平均到37岁时就只能保持每年一次的性能力,而且精子的质量也大大不行。如果这是事实,的确令人恐慌。这说明了什么?难道经济增长和性生活的频率之间有什么联系?工作压力大形成“无性夫妻”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种怀疑不无道理。据说,在日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无性夫妻”,因为常年加班和工作压力的增强,日本的一些男人回到家后往往是倒头就睡,根本顾及不到妻子的需求。
在导致夫妇之间“无性”的原因中,“性的回避”占第二位。结婚几年,工作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大多是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在30岁左右,职位不上不下,稍微努力就有可能上个层次,不能不把领导的脸色和升迁当回事,只能是舍了小家顾大家。他们已经在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沦为经济动物。他们考虑问题往往从经济角度出发,将感情放在一边。城市越大爱情反而越少
第二个“耸人听闻”之处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性生活是最少的,与农村人相差无几,而县城里的人们,性生活却最多。潘教授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城市的生活更加紧张繁忙,自下而上压力过大,使得人们投入性生活的兴趣、动力和精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而县城的生活相对安逸,性生活自然较多。二是城市越大,已婚或同居的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越少。这样的结论让大城市人的优越感遭到重创。
有专家认为,影响性生活频率的往往是这样的原因———两地分居、身体状况和住房条件以及性欲低下。但潘教授的结论却是:无性婚姻最重要的来源其实并不是生理障碍(各种病痛)和地理障碍(两地分居)。只要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那么“无性”的主要原因是“无爱”和性的“无知”。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我们的社会离文明还早着呢。据《新快报》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