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的集市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15日08:33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本报记者 张国圣
7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镇沉浸在蒙蒙细雨之中。背篓里的蔬菜刚刚卖完,玉平村75岁的秦德才老大爷就匆匆赶到了西南农业大学师生设在集市旁边的农技咨询点。
“今年的水稻卷叶虫太厉害了,打了几次药都没杀死,该怎么办?”秦大爷急切地问。
农学硕士刘义仔细询问了虫害的具体情况后,详细地讲解了施药时机,并推荐了一种重点针对卷叶虫的农药。
秦大爷看了看药名,摇摇头说:“可惜这儿买不到这种药。”
“没关系,您实在买不到,可以跟我们联系。”跟刘义在同一个咨询点的几位同学很快递上了几份介绍玉米、蔬菜、蚕桑、水果等作物栽培知识的材料,并写下了联系方式。在咨询台前,秦大爷前前后后走了几个来回,谈瓜果、谈粮油,几乎跟每一位同学都作了交流。几十分钟过去了,临离开时,他又特意在展台前走了一趟,再挑了几份材料。
在西南农业大学咨询台的对面,西南政法大学讲解如何识别假币的几位师生,声音没多久就变得有些嘶哑了。在一大群父老乡亲的围拥下,王磊和谷雨等人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如何从水印、纸张、手感、人头像等方面,区别真伪。来听的多是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所以讲解得分外仔细才行。
在李渡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园,即将退休的果树专家杨天秀带着园艺系的数十位学生,已经将350亩园区里的一草一木都研究了一遍。她告诉开发园的负责人尹健,用新方法培育开发园引进的名贵观赏植物金叶白兰,至少可使其繁殖速度提高20倍。尹健说,“三下乡”下到田间地头,受益真是太大了——至少知道了自己几个延续了好几年的错误做法。
在合川市盐井镇水波洞村,重庆大学爱国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师生针对当地普遍存在的人畜混居现象,帮助龚大爷等几户人家建立了“卫生示范农居”。建筑城规学院的周鸽同学提出的添置人畜隔离门、进行卫生消毒、增设排粪沟的改造方案,成本极低。“卫生示范农居”建成后,附近村民争相前来观看。同学们又抓住时机与村民座谈。同学们开设的“红辣椒”广播站,更是成了全村热烈讨论的话题。
李渡镇加林像馆66岁的陈加林,连续几天都扛着自己的小型摄像机来拍摄大学师生“三下乡”的镜头。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他希望将这些珍贵的资料留下来,以后在像馆里面放,让没有机会直接前来咨询的乡亲们多看一看。
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吴康明说,“三下乡”今后将越来越深入田间地头,陈加林老人想留下这样的资料,也会越来越容易。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