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公交规范诞生沈城
2002年9月17日02:03 辽沈晚报
|
记者陈志馨 首席记者陶刚
特点一:设施更为标准化
“站务室、公交IC卡充值站标识明显、统一规范,相应的通讯、生产、安全防范设施齐全有效。”“线路站牌统一、规范,字迹清晰,无残缺、破损;标明首末车时间。”
“车身外蒙皮应无面积为40平方厘米以上的破损。”
像这样详细规定公交车辆及配套设施的条款,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中还有很多,比如“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GB14761.5、GB14761.6、GB17691的标准。”等。由此可见,设施标准化是该规范的一个显著特点。
2001年,沈阳市新增公交车750辆。今年,沈阳市还将新增公交车500台。这些新增车辆将使我市公交车辆的硬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目前,摆在全体公交行业从业人员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硬件的管理,包括车辆、站牌、候车廊等,以保持沈阳市公交的亮丽形象。
特点二:服务更为人性化
“乘务员做到离座售票,适时巡回查验票据。”
“车辆因故不能继续行驶时,驾驶员应向乘客说明原因,并安排乘客转乘本线路后续车辆;后续车辆的驾驶员应积极协助转乘,不得拒载。”
“车厢内应在适当部位设置‘谨防扒窃’、‘乘客监督电话’等警示性与提示性标志或标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切以人为本的意识逐步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扩展。对于公交行业来说,则体现在对乘客知情权等权利的尊重。如何在服务中杜绝生、冷、硬态度,除需要对良莠不齐的从业人员加强教育外,急需出台具体的服务规范来约束其行为。
从耐心解答乘客咨询、起车稳停车稳等“细枝末节”上着眼,让乘客切身感受被尊重的感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特点三:管理更为严格化
在规范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条款:“驾驶员严禁穿拖鞋、穿高跟鞋驾驶车辆。”、“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严禁打手机、查看传呼机、闲谈、饮食。”
对司乘人员的穿着、言行、态度要求严格,是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的又一特点。人们经常用“窗口”这个词来形容城市公交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驾驶员、售票员、调度员则是这个“窗口”的“灵魂”。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直接代表着公交行业的形象,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
以往,个别司乘人员存在着言语粗俗、擅离职守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让很多市民“寒了心”。但排除司乘人员文化水平不一等因素,无章可循的尴尬让司乘人员“摸不着头脑”,也让管理人员伤透了脑筋。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实施后,司乘人员可以对号入座,逐一对言行进行规范,扬长补短。可以预见,在不久后,市民再乘坐公交车,就会被暖洋洋的感觉团团包围,一声声“请”、“谢谢”,售票员热情洋溢的笑脸,亮堂堂的“窗口”让所有乘客的心里也亮堂堂的。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