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首批旁听人大的公民直言旁听制
| |
| |
2002年12月7日02:27 中国青年报
| |
|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重视旁听者的合理意见,逐步完善旁听制本报记者 林炜
本报广州12月6日电
12月6日下午5时30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我要将这个旁听证珍藏起来,等孩子长大后给他上公民权利教育的第一课。”步出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的会场,广东省社科联一份杂志的年轻编辑郑红军扬起挂在脖子上的一张写有他名字的绿色小牌,自豪地对记者说。
郑红军与其他另外20名来自全省不同行业、具有不同年龄和不同政治背景的公民一道,是首批旁听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21名“幸运者”,参加了为期5天的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审议广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水资源管理、电子交易等法规草案和有关人事任免等其他重要事项。
这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设立公民旁听席。早在今年7月12日,该省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公民旁听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试行办法》,允许有该省户口、年满18周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申请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
作为首次旁听一个省的国家权力机构重要会议的“幸运者”,他们普遍感到“兴奋”和“自豪”。广东鑫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继豪认为,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许许多多的公民,“责任重大,意义重大”。记者注意到,在允许他们参加的三次全体会议上,大多数人都一丝不苟地听取会议报告,一些人还一边听一边草拟对报告的意见。在今天下午早些时候召开的旁听人员专题座谈会上,两位旁听者还向省人大提交了自己对有关问题的书面意见。
可能是第一次实施旁听制度缺乏经验的缘故,旁听者们也有不少感到不如意的地方。在今天下午早些时候召开的的座谈会上,他们热情地向省人大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一位旁听者对会议发给他们的材料在结束时要交回就很不理解。“里面涉及的不都是与咱们公民有关的事情吗?怎么就像不能公开的秘密似的?”她说,几个同样关心人大会议的家人很想翻阅她带回去的材料,但因为会议开幕时宣布了这个规定,“我都拒绝了”。
有人则认为这次允许公民旁听的意义“形式重于实际”。一位旁听者告诉记者,“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会议材料就没发给我们,这多少让我们有被歧视的感觉”。他说,这次会议审议的《广东省政府关于2002年经济运行情况和2003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初步设想》这份报告,与广大公民密切相关,但旁听人员就没有拿到这份材料。他认为有关方面对旁听制度“宣传有余,落实不足”。
来自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大三学生黎颖,则对未能参加会议的联组会议和小组讨论感到遗憾。她说,自己是学法律的,本来很想全程了解一个法规的产生过程。另一位所在单位联系着十几万中高级人才的旁听者则说,这次来旁听的目的是想在讨论和审理将修改的人才市场管理条例方面代表单位发表点意见,但因为不能参加小组讨论而落空。
一位民营企业家则很关心自己的意见是否会受到重视。他说,有关规定没有明确旁听者所提交的意见和建议由什么部门来办理,也没有交代通过什么渠道反馈给我们,“应该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才能让我们知道公民意见同样重要,才能提高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广东省人大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重视旁听者们提出的合理意见,逐步完善旁听制度。“旁听将作为一种制度保持下去”,一位官员对记者说。他表示,以后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旁听人大常委会的相关会议。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