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就是共产党员的选择 老将军谈儿子巴特尔
2002年6月25日11:21 新华网
|
新华网社呼和浩特6月25日电(记者王增海 惠小勇 杨勤)作为将军之子,下乡知青廷·巴特尔主动放弃多次返城机会,自觉自愿地当牧民,并带领当地牧民一步步走上文明、富裕的新生活。为了探究他这不同凡响的选择,记者拜访了他的父亲--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第二书记、内蒙古军区原政委、1955年内蒙古第一批被授少将之衔的廷懋老人。
找准发挥自己作用的舞台
采访当中,廷懋将军告诉我们:“我已经90岁了,身体还好,脑子还行。”“赶上好时候了,国家逐渐富强了,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革命一辈子,就图这个。”在谈到巴特尔的情况时,老人认真起来:“宣传巴特尔要实事求是,他在偏远的沙窝子里劳动和生活了28年,并在草原上发挥了一点作用,而且现在也没想回来,这是事实,但这不能完全归于他的觉悟或者我们的觉悟,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的需要就是选择。”
廷·巴特尔高中一毕业就选择了插队到锡林郭勒草原。在那里,他虽然受了些苦,但那种苦和在文化大革命中城里被视为“黑崽子”所遭遇到的歧视是完全不同的。他甚至从牧区的艰苦生活中体会到了快乐和幸福,他有了朋友,受到了尊重,得到了平等的待遇,心灵获得了完全的解放。在那个偏远贫困的地方,牧民推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无私的人,诚实的人,勤劳的人。巴特尔确确实实受到了再教育,他完全接受了牧民的这些生活观念和朴素的做人准则。他有为老百姓做事的想法,他从正反两方面的生活中悟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他的思想基础,也是他在牧区呆下来的根本原因。
和平建设时期和战争年代不同,没有文化就难当大任。巴特尔整个中小学阶段全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没学多少东西。这一点巴特尔自己很清楚。巴特尔说,回城他是半文盲,在牧区他算是有文化的人。我喜欢巴特尔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能力是重要的,但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更重要。巴特尔找到了发挥自己作用的舞台。那里的牧民确实不愿意让他走。认为他点子多,思路多,心灵手巧。比如,炸石头、修渠道、打井、治沙造林、套马等生产上的事,他有点子;打水桶、做马鞍、装电视、修摩托、修汽车、给牧民看病等他也可以,以至后来围封草场,试种牧草也做得像那么回事。总之,牧民需要啥,他就琢磨啥,这一点,巴特尔做得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巴特尔不回城,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牧民需要他,需要就是价值嘛。他在牧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为什么非让他回来呢?巴特尔在那里感觉很好,日子过得也不错,我们是很放心的。
“巴特尔有个性。当时他是知青的头儿。他承诺大家,等送走最后一个知青他才走。可知青都回城了,他却在那里成了家。妻子是一个牧民姑娘,当时还不会讲汉语。我们能单把儿子调回来吗?如果他们一起回来,只会说蒙语的妻子肯定不适应城市生活。那不是给他们制造苦恼吗?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发展的,我们从来没有干涉他。巴特尔认为很好,我们也就认为很好。”
劳动是美好的
如果说我对廷·巴特尔的教育,那就是家庭的影响。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职位不同是由于工作不同。不要以为自己做领导工作就比别人高贵一些。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认为,一个人要想一辈子站得稳,就要永远和老百姓息息相通,并学习他们好的品质。在我这个家庭,我特别强调这种思想意识。比如: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爱劳动,我们都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特别是我这老伴儿,这个头儿带得好。你们刚才也看到我家那“百宝箱”了。平时家里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活儿都是自己干,多少年来都如此。孩子们打小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就给他们分工,有的挑水,有的做饭,有的买菜等。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德。有人说你老廷头家里有事,勤务员不就干了,或打个电话,不就有人来干了。但是,有条件让别人干和热爱劳动是两回事。
廷懋将军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共产党是劳苦大众的党,共产党人如果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者,那还算什么共产党人。在我家里,不爱劳动是不受欢迎的。我和我老伴儿最疼爱巴特尔的媳妇额尔登其木格,为什么?她劳动好。我的五个子女都参加过生产劳动。家务劳动也都行。比如:裁剪衣服,包括男孩子都会。我们家的衣服多数是自己做的。缝缝补补的事我也干。这是我补的。廷老撩起衣服一角,指了指裤腰间一块半个巴掌大的补丁说:“新衣服由老伴儿做,旧衣服由我做。”这时廷老的老伴儿起身说:“还有呢,我拿给你们看看他的作品。”于是她从屋里拿出几双补好的袜子给我们看。“劳动是美好的。”廷老举着手认认真真地说。
这是我这个家庭对子女的主要影响,此外,现在我也经常给他们叨咕:一是不要依赖父母,那是没出息的表现,路要自己走,事业要自己干;二是做人要有一点“傻气”,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总而言之不要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谁都不喜欢;三是要注意强壮身体。
共产党人是不能讲名利地位的
看着眼前朴素而风趣的廷懋将军,我们不禁从心中升起敬佩之情。作为一位老革命,一位内蒙古自治区老资格的领导人,他曾为我们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内蒙古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过很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他从来没有向党和国家伸过手,从来不搞特殊。他的五个孩子至今无一例外都是普通百姓。大儿子退休前是内蒙古军区后勤部军需处助理员;女儿从生产建设兵团招工到包头市一家企业工作,现为一般干部;二儿子复员当了工人,后来自学成才在内蒙古大学一家电脑公司做技术工作;小儿子是呼市电信局副科级干部;廷·巴特尔是老人的三儿子。对此,有些人不理解,认为一位老将军、一位省军级领导干部,子女怎么都干着老百姓干的工作,过着老百姓过的生活?德高望重的廷老对人家的不理解也不理解,他反问:“这有什么不对吗?”
在道理上,这当然是对的,但作为父亲,老人真的无憾无悔吗?于是,我们又问:“廷老,将军的儿子当了老百姓,有人不理解,对此,您怎么看?”
廷老立刻挺直了身子。“要我看,将军的儿子可以当将军,也可以当老百姓,这不是绝对的。什么事都要看时间、地点和实际情况,不然说不清楚。但是将军的儿子就一定得当将军,这是封建思想!从本质上讲,共产党人是不能讲名利地位的。我们革命一辈子,为的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子女。从参加革命那天起没这样想,现在也没这样想。我们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国家好了,人民好了,我们就好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就好了。”
采访结束,我们对廷懋老人愈加敬重,觉得廷·巴特尔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是那样自然,那样扎实,那样顺理成章,他的选择和长辈的支持是那样的高尚、那样的实事求是,那样的令人钦佩。(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