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bj00.gif) |
|
![](/nimages/bj00.gif) |
![](/nimages/c.gif) |
各界人士积极评价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7日16:07 新华网 |
|
![](/nimages/bj00.gif) |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是对前几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总体上适应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政府管理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说,这次机构改革是按照我们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做出的调整,表现出我们党和政府在宏观管理水平上一次质的提高。过去不论中央和地方,各种职能雷同、重叠的机构很多。为了取消克服这种现象,我国从1982年就开始逐年精简机构,通过合并、重组、撤消等方式大大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这次做得更彻底更到位。
北京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超钢认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触及了许多深层次问题,体现了政府管理正在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组建国资委,解决了多年来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管理者越位”的困扰。成立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强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促使宏观经济管理与部门利益脱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组建商务部则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扫除了商品流通的壁垒,解决了内外两个市场分割的矛盾。这次机构改革对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具有示范作用。
农业专家、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敬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1998年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中央下决心再次进行政府职能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他期盼在抓好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
深圳大学教授马敬仁认为,这次机构改革重点是国有资产、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流通管理、食品和安全生产监管等5个重点,突出了政府管理的专业化,体现了专业、专物、专责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来设置宏观管理部门,将使政府管理更加系统、科学。
重庆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玉琴、重庆市社科院副院长廖元和认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不仅仅是编制、人员的简单加、减,而是强调在职能转变和调整上狠下功夫,是十六大精神的最好体现。这一方案的实施,必将有助于形成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充分展现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
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祝福恩等认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意义重大,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经济管理上与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近年来各地机构改革的实践表明,政府转变职能要有敢于向自己权力开刀的精神和决心,不能只是在上下级政府之间下放权力、收回权力,或者仅仅在各主管部门之间调配权力,或者简单地把机关的牌子换成公司的牌子,而应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逐步扩大社会自治功能,缩小政府统制功能,切实解决管理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头多重执法等问题。
各界人士普遍认为,转变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各级政府部门在进行机构改革时都应把进一步转变职能作为核心内容,结合实际不断改进管理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完) |
|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