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通过自制与对外采购,台湾军队可以说配备了庞大的各类武器装备,在导弹防御网的建设上更可谓是不惜血本。据报道,按面积和兵力配置,台湾本岛的防空导弹密度仅次于以色列,居世界第二位。台湾的导弹防御网大至分为低空、中空与高空三个防御层次。1500米以下低空防御层,主要由防空火炮及美制“毒刺”导弹、法制“西北风”导弹、美制“复仇者”等构成;1500米至7600米的中空防御层,主要由美制“复仇者”、法制“西北风”、美制“霍克”以及台湾自行研制的“天弓-1”、“天弓-2”型导弹构成;7600米以上的高空防御层,主要由美制“奈基”导弹、台湾自行研制的“天弓-3”型导弹构成。台湾军方将此三层空防体系称之为台湾空防的“铁三角”。
近年来,台湾不断的向这一“铁三角”中注入新的装备。
据台湾公布的资料显示,台湾陆军防空导弹指挥部编制有2个防空导弹群,目前是以美制“鹰式”(HAWK)防空导弹,以及配备6个以自造“天弓”防空导弹的(连级)射击单位,以及3个美制“爱国者”防空导弹射击单位,共同担负台湾、澎湖与东引防区的防空任务。
而且一但台湾处于战争状态,除了陆军导弹指挥部所属的防空导弹群之外,陆军各地面部队也将会以编制内的榭树导弹、西北风导弹、车载刺针导弹等,共同针对要点防空进行对空射击。足见台湾世界第二的导弹密度绝非浪得虚名。
“鹰式”导弹几经改良
“鹰式”导弹的全名为全程归航杀手(Homing All-the-WayKiller,HAWK),是由美国雷神(RAYTHEON)公司生产。该公司亦兼有台军方电战系统顾问的角色,长年派员在台指导台军方相关的系统操作能力,同时也暗中为美国政府监视台湾在防空能力上的进展。
台湾陆军的“鹰式”防空导弹,在历次的“神箭”演习中均有良好的表现,但是美方售与台湾的“鹰式”导弹只能有迎击功能而不能追击离去脱离的敌机。换句话说,这型导弹在接战程序上有着极大的限制,所以台湾才会利用交叉重叠的火力配置,来弥补“鹰式”导弹在性能上的不足。
不过,近年来美方已积极为台湾陆军导弹指挥部着手进行“鹰式”导弹第三阶段的改良工作。据了解,台湾将改良12套“鹰式”导弹系统,使本系统能执行过去所无法操作的半自动归向导引,以及实施正面与侧面的拦截任务。
经过第三阶段改良后的“鹰式”导弹,对于单批或6批以内的低空目标,将可同时进行接战,并可依当时接战角度选择手动或自动追踪模式。整个系统的反应时间将低于23秒,对于过去无法追击的离去目标,改良后的系统将可自行调整为自动接战的程序,大大提升了台湾“鹰式”导弹的防空性能。
“天弓”具备多目标同时接战能力
台湾方面甚至一度认为,解放军战机或攻击机、轰炸机等飞行员,当有一天必需跨越海峡对台展开攻击时,最怕碰到的并不是台空军的拦截机,而是分布在各处的陆基防空导弹。
“天弓”导弹系统已经在台湾军研部门的整合下,完成了17套“天合”系统的雷达电战组合,也同时完成了“天弓”全系统整合的环境测试工作。未来台湾陆军还将配署6套“天弓”武器系统。目前已全数纳入其整体空防系统,也就是空军的“强网”防空系统之中,统一由空军作战司令部做战术上的调配。
“天弓”防空导弹系统主要是取代台军老旧的“胜利女神-力士型”导弹,以负责担任中远程高空战备任务为主要取向。其最低射高为30公尺,最大射高为35公里,并可在5至200公里的射程内,拦截各空层的目标。由于“天弓”导弹的精确度极高,因此在部份操作数据上,仍被台军方列为高度保密的防空系统。
由台湾所生产的“天弓”导弹,分有两种型式,“天弓1型”是以中程拦截为战术考虑,并且也是负责担负台湾重要战略要点的主角。“天弓2型”导弹除具备了200公里的最大射程之外,其终端速度更高达4.2马赫(mach),也就音速的4.2倍,对于争取第一拦截时效具有极大的战术优势。
若配合空军“强网”防空作战系统,“天弓”导弹系统可以依序对24个空中目标群进行接战,且具有多目标同时接战的能力,这种性能是过去“鹰式”导弹所没有的。尤其是空军已正式配属E-2T空中预警管制机,借机上所搭载的AN/APS-145型雷达,对于监控空中活动具有极大的战术优势。
由于“天弓2型”导弹具备了垂直发射的性能,所以台湾军方已在东引岛部署了一个发射单位,并希望能藉其远射性能先行拦截大陆的军机。台军甚至已将射击线及雷达锁定范围向大陆内地延伸,争取空防的反应时间。
“爱国者-3”构筑导弹防护网
日前,备受台湾青睐的三套“爱国者-2”型导弹系统及200枚导弹也已完成配装,分别部署在大台北周边的松山天雕、万里金雕、五指山台军示范公墓银雕、南港飞雕、新店神雕及林口等多处设置固定和机动阵地。去年,台军在屏东九鹏基地进行了首次“爱国者”导弹试射。据称,发射的3枚导弹准确命中目标。此次发射也标志着台湾的“爱国者”导弹已完成前期的安装、测试,开始担负作战勤务。而在此后,随着台湾“TMD”低空防御系统的建设及该系统主装备“爱国者-3”型导弹的装备,台湾将进一步在台湾北、中、南地区构建更为严密的导弹防护网。
“爱国者”导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用于实战,战时为了宣传和美国对外进行军火推销的需要,其拦截能力被人为地夸大为可达80%以上,甚至更多。而战后有关报道称,一舰情况下,“爱国者”导弹的拦截率仅为40%左右。面对飞行速度达7倍音速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爱国者”系统的拦截率就更为有限了。特别是在作战纵深短浅,预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其拦截率还要再打折扣。就算是台湾完成了TMD低空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但按美国方面的说法,台湾如若购置12套陆基系统、11套海基系统,也只是具备了防御短程导弹打击的能力,远不能应付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打击。
同时,拦截弹道导弹是必须利用至少2部的超级计算机同时进行弹道分析,在计算机依弹道曲线初步求得理论坠落点之后,才能下令附近的防空单位加以拦截,这种复杂的作业程序,也远远超出了台岛的科技水准。(田铭哲根据台湾媒体编辑整理)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