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涯十五载:迟福林直言海南发展开放曲折路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16日09:59 中国新闻网 |
|
|
中新社海口四月十五日电 题:迟福林直言海南开放曲折路
中新社记者关向东
“十五年实践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海南的发展同开放直接相联系。什么时候把开放这篇大文章做好了,什么时候的发展就快一些;反之,发展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在海南建省十五周年之际,接受本社记者采访,直言海南开放曲折路。
当年迟福林应海南省首任省委书记许士杰之邀,从北京下海南,参与海南建省方略的谋划。一九八八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率先在全国推出的“小政府大社会”框架、社会保障机制改革、放开粮食等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革,就是迟福林担任海南省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期间主持策划推出。海南建省之初在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方面遥遥领先。
迟福林直言十五年来海南开放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经验教训,证明开放对海南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二年海南的发展有邓小平创办海南特区的战略思想指导,有中央的支持,还有海南当时的环境条件。这是很好的机遇,但因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干部队伍的不适应以及内部思想认识不统一,海南错过了大开放的机遇。
第二阶段,从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八年五月,开放的速度明显放慢。当时的主导思想很清楚,就是海南的发展出路主要靠内资。在这段时间里,海南吸引外资的水平急剧下降。有两个数字很说明问题:一是“九五”时期全国吸引外资增长了百分之八十,而同期海南仅仅增长了百分之二点二,相差近四十倍。另一个例子是建省最初几年,海南外来投资企业八千四百家左右,到“九五”后期,大概只剩下九百余家,大部分外来投资企业走了。内资也很少,大半都离去了,少数企业虽然发展比较好,但也很艰难。
第三阶段,是近三年提出产业开放的阶段。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在海南的现实状况下,海南提出了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的建议。但如何在产业方面实行开放?如何在产业方面实现开放的突破?需要实质性的措施和步骤。
第四阶段,是从现在到未来几年,是海南产业开放寻求实质性突破的阶段。在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十加一”即将成为现实的大背景下,海南必须在产业开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这是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又一次新机遇。
面对新的机遇,迟福林分析说:在东盟与中国“十加一”自由贸易区以及两岸四地的经贸合作中,海南是中国大陆联系东南亚的桥梁,在地理位置上有利;在资源条件上也有利,海南的旅游业、农业与油气资源的开采、开发有资源优势;海南的对外开放有一些比较优势,建省办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有十五年的历史,积累了对外开放的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尝到了开放不够的苦头,这是海南进一步开放的宝贵财富,而且海南已在硬件环境方面奠定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
针对新机遇下海南的开放策略,迟福林的建议包括几个方面: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开放;抓住中国--东盟“十加一”建立自由贸易区先行启动农业合作的机遇,加快海南热带农业的开放;加快海南油气综合开发利用;重新定位,建立洋浦出口加工区;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海南立法权,推动制度创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