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陕西频道5月12日电(记者 李勇 李梁)设卡检查入境车辆、对自疫区归来人员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大力开展卫生清洁工作……面临抗击“非典”的严峻形势,全国各地都加强了防治工作。出台严格措施无可厚非,但“矫枉”无需过正。无论部门和个人,在预防“非典”时应注重科学和理性,掌握好分寸火候,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字。 转自搜狐 所谓“度”,是指理性对待,科学预防,做到恰如其分。各级部门在与“非典”的斗争中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奋战在临床治疗和科研一线的医学专家也提出了多种预防“非典”的科学方法。事实证明,只要早隔离、早治疗,隔断传染源,做好各类公共场所的消毒和家居卫生工作,“非典”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因此,面对“非典”疫情,要做到各项“防非”措施松紧有度,个人预防和生活工作张弛有度。一句话,讲究科学适度的防治,避免盲目,避免走极端。 转自搜狐 对“非典”防范有度,首先反映了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当前一些地方为防“非典”,政令频出,一些政策看似严厉,实则盲目和偏颇。例如,近日某地政府发布公告,称辖区内哪个地方出现“非典”,主管领导一律免职。个别车站为减少省内人员流动,暂停了开往省内各地的十多趟列车,结果给公路客运造成极大压力,一些列车没停两天又重新开行。有些地方乡镇和村组派人守在路口,非本村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准入内。这些操之过“度”的政策“猛药”,不考虑“非典”防治的复杂性,既加重了地方干部的心理压力,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更影响群众的正常出行,其效果令人怀疑。 转自搜狐 对“非典”防范有度,也反映了公民的科学文明素质。“非典”是人类的共同灾难,面对它,人人都要保持理性健康的心态,要依靠科学,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措施。大大咧咧不得,恐慌也无济于事,更不必谈非色变,人人自危,为求自保而不惜伤害他人。这些天来,各地都有这样的现象:一些人看到单位有人从疫区回来,便如临大敌,“畏”而远之;解除隔离的健康人回到社会,仍然被朋友或邻居继续在心理上“隔离”。这些非理性的防御拉远了人与人的距离,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反而达不到真正的预防效果。 转自搜狐 面对“非典”,应保持冷静和克制的态度,要坚持相信科学,避免预防措施“过火”或“松弛”。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冷静防非,理性决策,一手抓好防治“非典”,一手抓好经济建设;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是科学预防,不恐慌也不大意,如常的工作和生活。(完)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