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1”:纪念的和忘却的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11日04:27 中国青年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闻山
从对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方面,可能在美国历史中只有少许事件可以同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并提。它重击了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两个最主要的权力中心,挑战了帝国式的骄傲,让世界从后冷战时代“天下太平”的梦想中醒来。
美国人对历史的“健忘”是出了名的,“9·11”一晃已经过去两年,说美国人对“9·11”的淡忘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曾经贴满汽车后窗的美国国旗一晃已经褪色,悄悄退出大街小巷。小布什总统重新变成美国“脱口秀”节目的经典笑柄。不管是纽约还是华盛顿,一到周末,不管是电影院还是咖啡馆,到处都是人。难怪总统候选人、戈尔的前竞选伙伴利伯曼参议员抱怨说,“我在参加竞选时,讲的是本土安全,可是没几个人问到这个。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工作,医疗福利和教育。”
但是美国人真的在淡忘“9·11”吗?应该说没有,但是与其说是记住这一惨剧,不如说是这两年的时间里,美国人逐渐将“9·11”带来的伤害内化成他们自身的一部分。从一定程度讲,“9·11”正在变成美国人看世界和自身安全时必戴的眼镜。
“‘9·11’让我重新思考我们在反对着什么?”在1997年至2002年驻北京的一家美国报纸的首席记者弗兰克·朗费特说。“一直到“9·11”发生,我觉得美国从冷战结束后一直都在一条光辉大道上前进,这种自豪感给我个人的自信,对于当时在海外工作的我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当时对于美国来说惟一的真正挑战是中国的崛起,而这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机遇,因为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一定同一个强大的美国无法共容。而‘9·11’打碎了美国人的这种乐观和自信。”
朗费特说“9·11”使得他重新思考,作为个人,也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错读了这个世界。他说“9·11”发生后,他同另外五家西方媒体的记者从北京飞到伊斯兰堡,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来过巴基斯坦,而只有一个人来过阿富汗。“‘9·11’的发生使我们意识到过去如此忽略伊斯兰世界。”他说。
29岁的独立电视制片人柯林·麦克维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他每次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黑压压坐满人的剧院,心里就忍不住想“这是恐怖分子用生物武器袭击的好地方”。而他每次从他所住的12层楼的窗户向外眺望,“我也不由自主地想如果现在发生爆炸我该怎么办。”他说“9·11”就是他每天生活、看世界的一部分。
小布什总统对待“9·11”的反应和美国普通老百姓是不同的,“你或者站到我们这边,你或者是站在恐怖分子一边。”这句话对于美国历史的影响不低于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当时丘吉尔宣称,“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小布什的“站到我们这边还是反对我们”的讲话为“9·11”后美国单边主义战略定下了一个主基调,即对国际规则或是对盟友和朋友的义务的考虑低于美国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然而美国的这一单边主义战略让其盟国感到深深地不安。美国的主要盟友,法国和德国,因为反对美国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而同美国几乎反目成仇。
然而美国的战车还是碾过了巴格达的城门。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思想的高峰,也引来世界的指骂。美国在伊拉克的胜利明白地显示了他举国无敌的军力,将越战以来的晦气完全扫荡出门,但是欢呼胜利的同时,美国人也发现他们自身的局限,那就是他们可以轻易赢得战争,但是无法赢得和平。
在另一个不被世界关注的角落,美国自己的国土上,“先发制人”战略同样在赢得反恐的战役,但是却输掉赢得人心的战争。“9·11”之后的两年中,美国国内的一大“成果”是至少让1200个外国移民———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在“9·11”之后深受莫名的牢狱之苦。而不少美国人,包括一些参议员,对此至多是耸耸肩,说“这种非常时期,你让我们怎么办?”
“9·11”将美国人扔到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就一直在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前,那就是美国应该如何在一个多变而动荡的世界里利用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来追求自己的梦想。时间已经到了2003年的9月11日,美国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仍是惟一的巨人,也是孤单的巨人。没有人赢得“9·11”,但是“9·11”让美国输得最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