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佤邦山区的村民正在采收罂粟。 | 毗邻我国西南边境的“金三角”地区,是世界毒品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据资料显示,自1999年以来,全国破获的101起万克以上海洛因案中,缴获的9吨多海洛因全部来自这个地方。而“金三角”主要的毒源基地在缅甸北部和东北部,其毒品产销量约占整个地区的75%—80%。这一带的地方武装为佤联军,又称“佤帮”,约有2·5万人,控制着5万平方公里60余万人口,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也是“大金三角”最大的毒品武装。以毒养军、以毒扩军、以军护毒、以军运毒是该组织的重要特点,因此,毒品一直是该组织的经济支柱和主要财政军费来源。1999年佤联军控制区种植面积为90万亩左右,约占东南亚总种植面积的70%,鸦片产量1200至1400吨。这些鸦片的70%至80%被加工成海洛因,其年产量均在100吨左右。目前,佤联军的又一经济支柱是“冰毒”,仅佤联军司令鲍有祥设在孟阮的“冰毒”加工厂,守卫人员就达600多人,日产“冰毒”60多公斤。为了揭开“金三角”毒品基地的神秘面纱,2002年2月15日,作者骑着摩托车,由云南省勐海县打落口岸出境,沿勐拉(缅甸第四特区控制区)—色勒(缅甸第四特区控制区)—大勐养(缅甸政府军控制区)—勐平特区(佤联军控制区)的路线而行,目睹和记录了罂粟的采收。 跨过中缅交界的打落口岸,即进入缅甸东部的勐拉县,属掸邦第四特区。十年前的勐拉不过是一个破旧茅草屋组成的傣族村寨。近年来,由于中缅双方开放边境发展跨国旅游,这里一夜间变成了“小香港”,漂亮的别墅、笔直的大街、亮丽的华灯十分醒目,银行、商号、宾馆比比皆是,并建有豪华赌场、人妖馆、驯象馆、大金塔和卧佛等。 今日的勐拉县,毒品发展的势头受到了遏制。在国际禁毒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呼吁和监督下,第四特区军政委员会公开销毁了加工海洛因的设备和一批毒品,随后又制定了“禁种、禁制、禁贩、禁买”为主要内容的“六年禁毒计划"。1997年4月22日,缅方高级官员钦纽将军,当着10多个国家的驻缅大使、武官和国际禁毒组织机构及东、西方新闻媒介宣布: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六年禁毒计划已基本实现,目前该地区的借道走私、贩毒现象已明显减少,吸毒人员也从8年前的百分之八降到万分之三十八。 过关后,沿着清澈见底的打落江走了3个半小时,打通了一道又一道关卡,终于来到色勒,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宽不足1公里,长约1·5公里,是第四特区369师所在地,也是距佤联邦最近的一个镇。镇上有许多中国边民开的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也有不少在此谋生的中国边民。在一个外号叫老五的华人小店店主的帮助下,作者找到了一个佤族姑娘当向导。她的老板在佤帮控制地区开有一家卡拉OK厅,她正好要过去,而且熟悉那边的情况。 上路了。关卡……村寨……又是关卡…… 中午一点左右,终于来到佤帮辖区的勐平县。这是一座新建的小城,马路两边的街灯、路牌、商店、发廊和门脸广告全是醒目的中文。据说小城距佤帮军总部只有8公里,距中国边境(勐连口岸)五六十公里。 烈日下,街上行人很少,偶有几辆摩托车呼啸而过。由于种植罂粟的基地在山里,佤族姑娘不明道路,便推荐了一个当地人做向导。这是位个子矮矮、身体稍胖的姑娘,从长相及口音断定,她是拉祜族姑娘,可她却声称自己是汉族人,并让作者叫她阿英。 离开公路、过吊桥、走羊肠小道、上山、下山……路更加艰难。 跑了十来公里,经过几个村寨,已经看到了少量的罂粟花了,阿英还是没喊停。 来到一个陡坡前,作者突然眼前一亮。十来幢茅草屋错落在半山腰,山下一大片正盛开的罂粟花被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星星点点的村民正在一片白色的花海中采集罂粟。 看着大片盛开的罪恶之花,再看看烟农,看看他们贫困落后的现状……作者不禁感慨万分。 对于作者的到来,村民们显得十分友好,邀请我到树下吃饭。饭是在地里烧的,七八个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用手往里抓。锅里的稀饭除了盐巴外,只有切碎了的青菜和辣椒面,连一点油星都没有。 提问过程极为艰难。当作者提出“你们一家种几亩罂粟?一亩产多少斤?这一片有多少亩罂粟”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们要么听不懂,要么根本就不知一亩地有多大,只知道一两鸦片可卖30元(人民币)。 由于村民均为少数民族且居住在不通电的山区,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情况和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加之当地罂粟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部分村民自己也吸食,故祖祖辈辈都将“罂粟”视为经济作物来栽种。 经再三了解,作者得知,当地的罂粟亩产1至2公斤左右。每公斤可卖600元(人民币)。鸦片的生产成本每亩在100元以内,不用上肥,村民们多以互换劳力(你帮我,我帮你)的方式种植,若请帮工的话,每天的报酬为10元(人民币)。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除了种一些少量的山谷和玉米外,罂粟是他们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收入的来源。 当问及中缅合作替代毒品种植的“绿色禁毒工程”时,村民们的脸上一片茫然。也难怪,该工程主要在第四特区内进行。不过,据说佤帮军也制定了5年禁种计划,即2005年在辖区内根除罂粟种植。(南方周末王艺忠/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