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II战斗机是第二代先进战斗机 |
歼7战机是试飞大队的常客 |
资料图片:歼8II战斗机原型机 |
试飞中经常要飞行在战机的性能极限状态 |
导弹的试射往往充满危险 |
隆冬时节,北方某机场,一发绿色信号弹腾空升起,一架刚出厂的国产新型战机昂首直刺天穹,驾驶这架战机的就是我军第三代战机首席试飞员———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这个大队从第一代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到第一架国产新型第三代歼击机,他们先后成功试飞出了我国三代20多种型号的歼击机,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试飞没有现成路 领导带头探新路 走进空军第一试飞大队荣誉室,布满了耀眼的奖状、锦旗、牌匾和各种荣誉证书。政委张波指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向记者讲述那隐藏在照片背后的一幕幕往事。 1998年12月16日,中国第三代战机横空出世。担任首席试飞员的大队长付国祥跨进第三代战机座舱时,备感肩上任务的神圣。那一天,军委首长来到机场专门观看首次试飞。当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升起,付国祥随即驾驶国产新型战机昂首直射天际……他凭着娴熟的技能,在万米高空忽而小半径盘旋,忽而一个漂亮“S”型机动,使现场观摩的人目不暇接。多少希望、多少期盼、多少艰辛、多少奋战,都凝聚在这一刻。当他完成规定动作平稳落地跨出座舱时,面对一束束鲜花和一张张笑脸,多少汗水、多少奋斗、多少探索、此时此刻都化作成功的喜悦…… 为了早日飞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战机,付国祥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国产歼击机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跨越非常大,战机的性能提高了许多倍。为了掌握飞行专业术语,试飞员把自己封闭起来,突击强化训练。规定半年时间学完的课程,只用一个月时间就攻克了。经过不懈努力,试飞员高质量地完成了理论改装任务。 进入飞行改装后,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经费又紧张,惟有突破常规才能保证改装进度。改装中,付国祥和他的战友们多的只飞了26个起落16个小时,少的只有两个起落两个小时,创造了中国飞行员改装时间短、质量好的新记录。 大队组建50年来,经过一代代大队长和试飞员们的忘我拼搏和不懈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次又一次风险,先后进行了7000多架次飞行,成功首飞了5个机种20余种型号,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生死时速砺胆识 临危不惧化险情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试飞更是飞行事业中的险中之险。试飞员要飞别人没有飞过的飞机,飞别人没有飞过的课目,要与飞机的各种“极限”参数打交道,探索飞机、发动机的最大、最小数据。可以说,试飞员的每一次飞行,都是对风险和死神的挑战,每一个人都有过生死临界的非凡经历。 去年11月30日,试飞员丛刚驾驶我国新型战机升空进行大马赫数升限试飞,这一课目要求马赫数和升限都要飞到极限,是试飞过程中风险最大的课目之一。当战机在加力状态飞至极限高度时,失去动力的飞机顿时变成几吨重的铁砣,以每秒钟七八十米的速度坠落下来。 空中发动机停车是试飞员遇到的紧急情况。如果说,空中发动机单发停车让人一身冷汗,那么双发停车同时发生,就更让人惊心动魄。丛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此刻,他心里明白自己面临的险境,但他更多想到的是必须保住珍贵的试验数据,以便分析故障原因。可是,该型战机双发停车尚属首次,没有现成的处置方案,更何况他从未经历过双发停车这样重大的空中险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丛刚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操纵飞机一边迅速降低仰角、收油门、轻压坡度……艰难控制着飞机状态,一边与地面塔台指挥员联系。同时,按特殊情况处置方案迅速做好空中再次开车的各项准备。然而,失去动力飞机的飞行状态越来越难控制,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供电停止,高度表不指示,无法判断飞机高度。 置身险境的丛刚,只要轻拉座位的弹射手柄跳伞,危险马上就可以消除,但他知道,这架战机价值数亿元,摔掉一架,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他想:一定要把飞机保住!在地面雷达的监视下,飞机降到1.2万米时,大队长付国祥一声令下,丛刚沉着按下启动开关,“轰!”飞机仿佛是睡醒的雄狮,昂起机头重新跃入云端。大队长付国祥告诉记者:在大队的历史上,试飞员进行过6000多次试飞曾多次遇险,如空中停车,放不下起落架、发动机喘振和座舱盖脱落等重大险情就达100余起,但再大的险情也从未挡住试飞员探险的“征途”,他们用挚爱和生命诠释着共和国航空工业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闪光历程。 敢与天公试比高 挑战极限不畏难 试飞员的“坐骑”从来都是最先进的机种,承担的科研试飞项目几乎都是刚从图纸变为实物,需要通过试飞对各项参数进行验证后,才能交付部队使用。在未知条件下进行飞行,风险系数不言而喻,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这是一次极限参数试飞,要求试飞员飞出极限数据。赵士兵驾驶国产第二代新机跃升至1万多米高空时,飞机突然失去控制,大侧向滑动并剧烈震动。由于震动强度超出标准几倍,致使机身在抖动中“嘎嘎”作响。赵士兵的腰部也因飞机大侧向滑动而被扭伤,他马上意识到飞机出现了超音速失速。此时,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操纵都可能导致飞机空中解体,导致机毁人亡的悲剧。按惯例,试飞时遇到重大险情试飞员可以弃机跳伞。但赵士兵不情愿就这样放弃心爱的战鹰和凝结着科研人员大量心血的科研成果。他心不慌、手不乱,凭着多年的试飞经验,判断是飞行速度超过极限而导致飞机空中飘摆。于是,他强忍腰部扭伤的疼痛,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拉操纵杆、收油门、关加力减速……干脆、利落、准确的几个动作在瞬间完成,飞机随着高度的下降,震动消失、恢复了正常飞行。失控的烈马终于被降伏,他以自己人生的“黑色”14秒钟,换来了一个新型战机的诞生。 试飞员被称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他们每走一步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副大队长毕红军是立过战功的空军特级飞行员。去年6月,他被指定参加国产新型涡轮风扇式发动机的试飞任务。在国产新型的战机上试飞,在我国尚属首次,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每个课目的风险也大。试飞那天,他的“坐骑”被人为安装了两个不匹配的发动机,一台是进口的、一台是国产的。为准确掌握飞机在不同高度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当飞机跃升高度1万米时,毕红军关闭了一台发动机。只剩下一台发动机的战机突然重心偏移,他一边控制飞机状态、一边下降高度。按照地面准备的特情处置预案,他本想利用下降高度再次启动开车,可战机从80 00米一直降到6500米,一连5次启动都没有成功。 险情传到地面,机场的气氛像凝固了一样,所有人员的心都揪紧了,大家都心急火燎地盯着地面监视仪,当高度降到5800米时,他的第六次启动终于成功了。此后,他又一连几天连续作战,高度一次超过一次,难度一次比一次大,结果计划飞54个起落,他只飞了27个就达到了厂家设计要求。国产新型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发动机研制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步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肩负重任攻难关 为国争光竞风流 今年1月8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决定为试飞大队荣立集体功,以表彰他们在试飞国产新型发动机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翻开试飞大队的历史,大队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次;荣立空军集体二等功一次;多次被军区空军、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空工业集团评为先进集体和记集体功。有60余人分别荣获国家、军队和地方三等功以上奖励。 面对殊荣,试飞员们并没有满足。他们清楚,当今科技日新月异,装备发展越来越快。新科研试飞项目越多,试飞员肩上的担子就越重,他们常常是刚完成一个项目,又接到另一个新项目,有时甚至几个项目同时进行。虽然试飞员都有本科学历,但他们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完成紧张、繁重试飞任务的同时,试飞员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查阅国外最新的试飞资料,与工厂科研技术人员探讨有关技术难点问题。 试飞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飞行技术,还要有科学家那样缜密的思维。去年3月30日,试飞大队迎来了创建50周年华诞,新老试飞员欢聚一堂,国产第一代战机首席试飞员吴克明告诉记者,1956年他有幸被选为国产战机首席试飞员,并成功首飞了代号为“0101”号的第一架国产歼击机。虽然首飞成功了,但在接下来的特技和故障试飞中却充满了风险和艰辛。试飞仅有胆量是不够的,由于文化水平低,他吃了不少苦。一次,他在试飞飞机过载时,老是达不到8个过载要求,尽管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掌握难度最大的特技动作做完,也只能达到6个过载。后来一位外国专家向他建议,你先大速度俯冲,再突然拉起,飞个“V”字型试试。他心里清楚这样飞的危险性大,弄不好飞机会空中解体,但他认为冒这个险值。就这样,吴克明经过地面认真准备和充分论证,终于飞出了8个过载。 老一代试飞员善于学习和钻研的光荣传统,今天在新一代试飞员身上进一步得到了弘扬光大。去年10月,副大队长毕红军到西北大漠进行导弹定型试飞,这是一项高风险试飞课目。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为防止意外,毕红军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同时,还与科研人员一道,反复研究打导弹的最佳方案,经过认真准备,他摸索出了打迎头和尾后发射导弹的规律。正式试飞那天,他沉着地按照飞行指令,准确进入攻击空域,迅速捕捉目标,轻轻按动发射电钮———“轰轰!”长空炸响一声霹雳,导弹直中靶心,靶机凌空爆炸。“首发命中,试验成功!”之后,他又在不同条件下发射了7枚导弹都准确击中目标。创新是试飞员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们永恒追求的目标。大队创建50多年来,他们先后推出了国产高性能发动机、打新型导弹等6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400多项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有的成果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历史不会忘记,每创造一项第一,都凝聚着一代试飞人的心血,每一种新机型的诞生,都会在万里蓝天留下闪光的航迹。 (赵波、董长军、戴景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