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人才培养座谈会经验摘登(一)
转自搜狐
锻造军政兼优的政治干部队伍
转自搜狐
●沈阳军区政治部
转自搜狐
近年来,我们军区紧紧抓住军事斗争准备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战略机遇,以“ 学军事、强素质”活动为载体,着眼提高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打赢能力,努力锻造一支懂军事、善谋略、会指挥的政治干部队伍。
转自搜狐
一、摆正位置,选准路子
转自搜狐
军事斗争准备为政治工作谋求更大作为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军事训练和重大演练等活动中,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治干部“说外行话”、“当旁观者”,有的政治机关靠不上前、使不上劲、插不上手。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深刻反思,我们深有感悟和触动,部队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要体现在提高战斗力上,政治干部只有懂军事、会打仗,政治工作才能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有平时在刻苦学习和严格训练中掌握了战争规律,战时才能驾驭战争;政治机关也是指挥机关,政治干部也是指挥员,平时对军事训练缺少发言权,战时打仗就不能很好地行使指挥权。
转自搜狐
二、把握特点,注重实效
转自搜狐
按照职责要求确立培养目标。各级政工领导,重点是学习联合作战理论、战役指挥、作战对象主要装备和作战样式以及指挥自动化等内容,同时熟悉所属部队主战装备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军政兼通、素质全面、胜任本级指挥的目标。政治机关干部要逐步达到上装会操作,上场会工作,上网会沟通,上台会讲课,上阵会指挥。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政治机关干部达到“五会”要求。
转自搜狐
立足打赢需要设置学习内容。坚持紧贴前沿、紧贴实战、紧贴岗位,按照“ 掌握基本的、了解前沿的、立足现有的、思考未来的”这一思路,精心设置培训内容;遵循成才规律设计培养模式。为增强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在方法上做到了授课与见学相结合、平时学与集中训相结合、内部挖潜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学习研究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并具体采取了3种模式:依托军地院校培养,我们与 20多所军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协作关系;依托交叉换岗锻炼,从2000年开始,军区每年直接组织数百名营连政治主官与军事主官换岗锻炼,每年组织一批政治干部跨军兵种部队去代职锻炼;依托重大活动,各级有意识地把政治干部推向重大军事活动的第一线,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转自搜狐
建立保障措施。我们把这一活动纳入军区人才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广泛开展学军事、学科技活动的实施意见》,各级分别制定了考核细则,对政治干部参加学习的到课情况、考核成绩、研究成果等建立了考评档案,并作为晋职晋级、送学深造、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转自搜狐
三、着眼实战,立足实践
转自搜狐
一是向贴近中心、谋划工作转化。通过学习培训,各级政治机关在谋划工作时“中心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大局寻找业务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抓党建促全面、抓基层打基础,部队建设呈现出稳步发展、整体跃升的良好态势。二是向聚焦打赢、创新工作转化。通过学习,大家转变了观念、拓宽了视野,创新性的举措和开拓性的工作层出不穷。以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重点,坚持按打仗要求选配班子,使一批复合型干部走上师团领导岗位。三是向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我们针对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发展,对战时政治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和整合扬弃,为其赋予新的内涵。针对基层反映突出的会议多、文电多和评比多等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剖析,并实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
转自搜狐
建立军地共育军事人才协作区
转自搜狐
●北京军区政治部
转自搜狐
1998年以来,我们军区先后与16所军地院校、10个科研单位和新装备生产厂家签订合作协议,聘请军内外100余名院士和高级专家,构建北京军区“军地共育新型军事人才协作区”,形成了以华北地区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以提高干部科学技术素质为目标,以培养作战部队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区域性人才培养协作体系。
转自搜狐
一、积极探索,走开依托“协作区”培养军队干部的路子
转自搜狐
1997年,我们提出了建立“军地共育新型军事人才协作区”的构想,并于19 98年开始,与部分军队院校协作培养研究生;从2000年开始,与部分地方院校和技术单位协作培养理工类研究生和新装备技术骨干。通过探索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依托军地智力资源培养人才,必须根据部队建设需要,选择相应的协作单位和师资力量;必须建立相对稳定、联系紧密的协作关系;必须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培养规模、专业和形式。为此,军区于2002年1月正式启动“军地共育新型军事人才协作区”,使协作关系更加稳定,协作内容更加合理,协作方式更加规范。
转自搜狐
二、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协作区”的育才优势
转自搜狐
“协作区”启动以来,我们努力探索与军事变革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在培养体系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按照协议,军区每年统一组织80 0余名干部,到协作单位深造或培训;每年聘请百余名专家学者进军营举办讲座。 “协作区”的建立,使“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有了组织依托和制度保证。二是在培养形式上,由零散型向基地型转变。建立相对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新装备骨干培训基地、接收地方大学生培训基地。三是在培养效益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做到注重改善生长干部的专业结构,着眼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在接收地方大学生和选拔国防生工作中,发挥协作区优势,加大理工类特别是信息类专业的接收数量;注重提高指挥军官的科技素质,从2001年开始,军区每年选拔100名具有学士学位的指挥干部,入中科院、国防科技大学等院校攻读理工类研究生;注重培养技术干部的创新能力,每年安排一批作战部队技术骨干,到协作单位进行短期培训,重点学习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和创新工程专业课程,并注重在协作攻关中增强创新能力。
转自搜狐
三、完善机制,保证“协作区”的持续健康运行
转自搜狐
一是协调机制。“协作区”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系和承办具体事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军区制定《军地共育新型军事人才协作区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的职责和任务。二是保障机制。通过签约的方式,明确协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场所、师资、教材主要由协作单位负责,培训经费由军区和部队共同支付。军区从1998年开始,每年从机动费中拿出300万元,作为协作区培养人才专项经费。三是互助机制。为了形成一个协作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格局,军区在借助协作单位智力资源的同时,积极为协作单位提供服务。比如,协助进行装备测试、安排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干部代职、组织地方学生军训、帮助开展思想教育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转自搜狐
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转自搜狐
●南疆军区党委
转自搜狐
我们南疆军区部队驻守在祖国西部边陲。近几年来,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周边情况,我们党委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保证,党委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部队建设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转自搜狐
一、在深入学习中坚定政治信仰
转自搜狐
我们党委“一班人”在学习过程中突出抓了三个环节:一是联系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新变化进行学习,从党的历史方位上加深理解。我们坚持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放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广阔背景下,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放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进行学习理解,深刻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是着眼把握精神实质进行学习,从科学体系上加深理解。我们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认真学习江主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融会贯通中理解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三是联系军区部队担负的职责使命进行学习,从指导意义上加深理解。我们把部队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作为党委学习研究的课题,引导大家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上、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入思考,形成了“以工作中的问题牵引理论学习,以学习成果推动部队建设”的路子。
转自搜狐
二、在实际运用中提高领导能力
转自搜狐
南疆部队守卫着3500多公里边防线,周边与7个国家接壤。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反复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的宽广视野和从政治全局上看待问题的战略眼光,党委明确提出了固边与兴边相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总体要求,确保了边防的安宁。我们着眼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组织党委成员深入调查驻地情况和官兵思想动态,提出了指导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思路,针对作战部队、边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使部队始终保持了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转自搜狐
三、在改造思想中塑造良好形象
转自搜狐
我们坚持每年在班子成员中进行一次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整顿,促使大家加强思想改造,做到学以致用、行以立德,努力树立起良好形象。树立勤奋学习的形象。我们确立了建设学习型党委、争当学习型领导的目标,班子成员带头钻研科学理论,带头学习军事高科技和新装备知识,还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函授研究生班的学习,在班子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党委“一班人”坚持做到调查研究深入到一线,执行重大任务指挥到一线,关心基层官兵服务到一线,现在的班子成员都到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边防部队,部队执行边境任务和抗震救灾时,军区领导和机关与官兵一起住帐篷、啃干馕,直到完成任务。树立艰苦奋斗的形象。我们“一班人”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带头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班子成员都很注意个人的生活圈、交往圈,不在生活待遇上谋求特殊照顾,用车、住房、使用公勤人员等,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转自搜狐
大力培养新装备技术保障人才
转自搜狐
●济南军区某集团军
转自搜狐
为确保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我们确立了上下联动、内外结合、急用先训、整体推进的思路,坚持不懈地抓了新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大批技术精、懂操作、会维修的骨干人才脱颖而出,多次出色完成了总部、军区赋予的大项训练改革试点和重大军事演练的保障任务。
转自搜狐
一、狠抓在职培养,在学习新装备中实现人人会使用
转自搜狐
学会使用新装备,是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前提和保证。这几年,我们根据新装备科技含量高、高素质技术保障人才短缺、本级培养师资力量不足等实际,坚持多手并举,创新在职培训的模式,较好地提高了各类技术保障干部操作使用新装备的实际能力。集团军统一在各师旅修建了集教、学、训为一体的新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训基地;在军本级建造了7个专业培训的综合性新装备人才培训中心,并可实现与各师旅基地间的信息联网、远程同步教学和资源共享。目前已形成了以驻地为中心,辐射全国23个省市、涵盖27所大学、11个科研院所、26个装备综合生产厂家的培训网络,主要用于新装备人才培训、高科技知识学习和干部研究生培养。围绕实现人人会操作使用新装备,集团军每年都要组织以新装备为载体,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装备技术保障干部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熟练使用新装备的技术能手,促进了新装备技术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
转自搜狐
二、依托科研攻关,在解决难题中提高维护新装备的技能
转自搜狐
科研攻关是解决新装备重点、难点问题,培养高素质新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的有效途径。针对新装备在日常训练、演练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对制约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急需解决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集团军先后多次组织专题调查论证,拟定了上百个攻关课题和革新项目,指定专人负责,投入专项经费保障,确保了“科研攻关有方向、经费来源有保障、技术指导有专家”。在装备技术保障骨干中广泛开展“在一个岗位、搞几项科研、带一批徒弟”活动,每次组织科研攻关,注意人员新老结合、素质强弱搭配,发挥骨干人才的辐射引导作用,由他们牵头带徒弟搞科研,组织与其他技术干部结成帮学对子,培养提高年轻干部开发维护新装备的技能,基本实现了遂行任务自我保障。
转自搜狐
三、强化实践锻炼,在驾驭新装备中提高部队战斗力
转自搜狐
坚持以新装备为活教材牵引催生人才,把学习钻研和掌握新装备作为科技练兵的主课堂,组织新装备技术保障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围绕“理论上明白,性能上摸透,操作上熟练,战术战法上配套”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集团军统一规定周六上午为高科技知识学习日,每周安排1个晚上学习计算机,由合作共建单位派人到部队定期辅导。从2000年开始,每次调整干部时,集团军都按空缺岗位的一定比例有目的地把部分技术骨干调整到专业性较强的行政岗位,把一些基础好、有潜力的军事和装备干部调整到关键技术岗位,对专业相近的技术干部进行换岗,通过组织干部交叉任职和双向代职,培养了一批主战装备急需的技术骨干和指技合一的装备技术保障人才。
转自搜狐
努力提高地方大学生接收质量
转自搜狐
●广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
转自搜狐
军队生长干部走开“并举”培养的路子后,军区把接收地方大学生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的战略工程来抓,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以来,全区接收地方大学生数千名,有43%立功受奖,21%被各级评为优秀干部。
转自搜狐
一、严格接收高素质人才选拔标准
转自搜狐
选准选好人才,考核把关是关键。近几年,我们始终盯着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严格执行总部规定,突出抓好重点环节。一是严格计划管理,把好结构比例。突出作战部队需要,突出基层补缺。4年来,所接大学生补充到作战部队的占78%、基层岗位的占96%。二是运用有效措施,准确评估素质。首先,突出掌握政治思想素质。我们采取严查档案,对接收对象进行考察,没有一人出现政治问题。其次,全面考察能力素质。在了解学科成绩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答题、临时提问、技能测试、体能检测等方法,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面、分析表达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近4年接收的对象中,党员和学生干部达90%以上。三是多方多层把关,优选接收对象。我们采取由驻校选培办、承检医院、人武部、专家组分工负责的办法,相互制约,共同把关选拔,谁签字谁负责,做到“宁可淘汰在部队门外,也不淘汰在未来战场”。
转自搜狐
二、努力创造有利接收的良好条件
转自搜狐
接收高素质人才,是一项要求很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一是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吸引人才。为了使优秀大学生增加对部队的了解,我们采取领导带头靠前宣传、利用网络发布信息等形式,广泛介绍军区人才需求情况和接收政策规定,先后安排10名军以上干部担任有关高校客座教授,利用讲课的机会鼓励大学生携笔从戎。二是狠抓选拔队伍自身建设,用“人才”选人才。这些年,我们着力在选好、管好、用好接收队伍上下功夫。为了提高接收人员的能力素质,上岗时都要进行一个月以上的业务培训,并注重抓好经常性学习。三是积极沟通协调,争取政府和高校的支持配合。在发挥省军区桥梁作用的同时,军区和政治部领导利用各种机会给地方领导介绍部队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并亲自出面做协调工作,较好地促成了军队、地方政府和高校良性互动。
转自搜狐
三、积极完善接收高素质人才措施
转自搜狐
军区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依托普通高等教育选拔培养军队干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进一步规范接收工作的同时,形成了一些新的制度:协调高校实行招生办、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院系和当地派出所联合审查共同推荐,保证了推荐对象的质量;实行桂林陆军学院对接收对象集中复查复审制,由培养生长干部的单位审查生长干部,提高了审查鉴别的准确性;实行接收质量评估评比制,采取量化办法对3个驻校选培办的接收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有力地强化了接收队伍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实行专项经费保障制,军区每年预算安排14 0万元用于接收地方大学生工作。这样,既确保了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了接收质量的不断提高。
转自搜狐
积极探索地方大学生培训路子
转自搜狐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转自搜狐
我院从1998年开始进行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培养基层军政指挥干部试点工作,学制一年。目前已接收培养4期地方大学生学员。部队反映,接收培训的地方大学生军政指挥干部文化基础厚实,安心部队工作,能够较快适应基层岗位要求,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转自搜狐
一、围绕“政治合格”,夯实地方大学生学员献身海防事业的思想根基
转自搜狐
把好选人关口,确保生源素质的高起点。根据海军规定的培训水面舰艇舱面部门长和基层政治指导员毕业生接收条件,学院注意强化“选苗就是选干”的意识,由一名副院长挂帅,挑选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干部和教员组成考核组,到地方高校选拔接收所学专业和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中共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5年来,我院考核接收组分别赴全国70余所高校,先后对2900多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全方位考核。接收的大学生中,重点大学的占75.6%,党员占64% ,学生干部占79.1%。
转自搜狐
为把地方大学生学员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军政指挥员,学院坚持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宁可将不合格的学员淘汰在院校,也不淘汰在部队;宁可淘汰在考场,决不淘汰在战场。按照军事、政治指挥干部的培养目标,分类制定了考核细则,从思想政治素质等6个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的量化考核。对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低于规定分值的,坚决予以淘汰。1998年以来,先后有13名地方大学生学员因政治思想、作风纪律考核不合格,被退回地方高校。
转自搜狐
二、立足“严格训练”,培养良好的军人素养和过硬的意志品质
转自搜狐
学院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培养良好的军人素质和过硬的意志品质为目的、以严格实践锻炼为特征的教育体系,尽快实现由地方大学生到军校学员、由军校学员到指挥军官的转变。
转自搜狐
严格军事训练,培养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为了把军人的忠诚勇敢、无私奉献、坚韧刚强植根大学生心中,学院组织学员进行海上无动力舢舨训练,坚持每天5公里越野长跑,要求游泳课目全部达标,按照军校学员体育大纲进行军体项目考核,让他们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经受体力和意志的双重磨砺。
转自搜狐
严格课题演练,培养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模拟训练中,注意逼真设置和显示战场环境、作战过程、作战效果,让地方大学生学员在近似实战的氛围中,一边练作战本领,一边练心理素质。利用他们随舰出海实习的机会,设置多种战术背景和训练课目,培养学员处险不惊、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转自搜狐
三、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地方大学生学员的带兵和管理能力
转自搜狐
针对地方大学生学员缺乏部队生活经历,带兵和管理能力较弱的实际,学院通过建立适应第一任职需要的理论教学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因材施教,提高了地方大学生学员带兵和管理能力。
转自搜狐
为了及时补上地方大学生学员缺乏部队生活这一课,入伍集训一结束,学院就安排他们到基层舰连当兵锻炼,返校后及时组织“当兵回来话基层”体会交流、“基层百题之我见”难题会诊,增强他们对部队的感性认识。经常邀请经验丰富的部队领导、基层干部和专家教授到校授课,与地方大学生学员对话交流,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优势,认清发展潜力,增强做好基层工作的信心。
转自搜狐
强化任职锻炼,积累经验。建立地方大学生学员兼职制度,从起床到就寝,从出早操到晚自习,一日生活制度均由大学生学员组织实施,学员队干部及时跟进指导,定期进行讲评。毕业前还安排为期两个月的代职锻炼,让学员代理舰艇部门长和基层政治指导员,在工作中交任务、压担子,促使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