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燕
11月27日,布什总统授命79岁的亨利·基辛格博士出任“9·11恐怖袭击独立调查委员会”主席。基辛格重返政治舞台。12月13日,基辛格宣布辞职。就在这短短的两周之间,一部名为《基辛格的审判》的纪录电影恰在纽约上映。
自11月6日起,《基辛格的审判》在纽约下城西Houston街上的一家影院“电影论坛”上映。“电影论坛”是个规模不大但名气不小的电影院。自打1970年成立以来,该影院一直以其左翼立场闻名。报道性的政论电影虽然鲜有商业价值,在这儿却是一道招牌菜。作为非牟利性的影院,自有资金支撑着运营。
片名曰《基辛格的审判》,片子由英国BBC制作。导演尤金·贾瑞基是纪录片的新手,在此之前导过一部故事片,雅虎影评只给了一个星。《基辛格的审判》也不是一部才华横溢之作,全片内容基于克里斯托弗·黑臣的同名著作。在手法上是不动声色的老实,资料翔实,组织精密。从纪录意义上说,它把相关的视觉材料发掘、梳理了一番,虽在电影语言的运用和风格的创新上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尽了纪录片的一项本职:人和社会记忆的载体。片子把一部书给视觉化地翻译了,使观众得以眼见为实,比如对于秘密文件细节和签名等物证,电影就比印刷媒体更有表现力;而人证的陈述,声音加画面就比白纸黑字更迅速地诉诸情感。
黑臣是以严访深查著名的专栏作家,为写此书作了数年调研。他在片中作为重要的受访者出镜,在结构上起到了穿针引线作用。他列出的事实与当事人的回述编织交错,夹杂着基辛格及原助手的辩述,使电影看起来简直是公诉人和证人齐备的一场官司。其主要罪恶行径如下:
1969年,基辛格作为国家安全助理,与尼克松共谋,以铲除越柬边境的越南基地为由,秘密轰炸柬埔寨。在历时14个月的轰炸中,美军出动了3600多架次B-52轰炸机,导致几十万无辜平民死亡。
基辛格曾言:没有任何理由允许某一个国家走向马克思主义。这个国家指的是智利。1970年10月,左翼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兰德赢得多数选票。基辛格紧密参与指挥了颠覆行动。
另一项指控是基辛格和福特总统支持印尼在东帝汶的大屠杀。1975年,东帝汶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印尼宣称对东帝汶拥有主权,准备武力镇压。由于军火主要来源于美国,印尼向美国要“绿灯”。12月,基辛格随福特总统在雅加达会见苏哈托,讨论并同意了印尼的侵略。在基辛格一行戴着热带的花环,微笑着告别后仅16个小时,印尼的军队空降东帝汶首都帝力。在随后20多年中,东帝汶1/3的人口被屠杀。今年5月,东帝汶用鲜血换来独立,成为联合国中最年轻的成员。
《审判》一片称基辛格不遵守战争规则、屠杀和支持屠杀平民等行为是反人类的,触犯了《国际人权法》、《国际战争法》、《国际刑法》。目前对基辛格的审判只可能是口诛笔伐。“国际不赦运动”,一个由各国学生、社会活动者广泛参加的组织,正在定期发布《基辛格观察》,至今已经有14期了。基辛格已经在“射程”之内。
基辛格和国家安全机构曾有过的紧密关系和情报工作经验,“9·11”调查委员会的一项任务是查出这些机构是否在“9·11”前因失职而未提出预警。基辛格在任期间,国家情报局繁荣昌盛,绝无无能为力的颓相。他是圈子中人,这些机构的缺点错误逃不出他的火眼。但这事还有另一面,正如《审判》片中所描述,基辛格也是一个秘密工作者,“不是政府开放透明的支持者”。所以,民众对他不放心。基辛格胜任的理由,恰恰也正是他不胜任的理由。
这个从纳粹德国逃到纽约的犹太少年,这个哈佛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和教授,这个20世纪最聪明的人,在其人格中,混杂着不可一世的骄傲和不安全感。他本人就是一个复杂矛盾体。基辛格已经写好了自传。他说,要在他死后5年才能公开。他要告诉世人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