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26日说,伊朗正在研究如何停止铀浓缩活动的问题。但他同时强调,“暂停的意思是明确的,但是我们将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这是自伊朗政府24日凌晨“透明化”地将全部文件移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后的一个最新表态。伊朗核问题是否就此平息?本版邀请两位核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予以分析。 巴列维统治的伊朗政府尚且瞒着美国进行核能的军事研究,美国对今天具有强烈反美倾向的伊朗政府自然不可能放心,在美国根本不信任伊朗,并在具有如此之多基于事实的技术疑虑的情况下,美国自然一直要求伊朗通过无条件接受检查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沈丁立教授 从政治上看,欧洲国家不想让伊朗成为美国再次实践其“先发制人”战略的战场,同时,欧洲国家积极劝说伊朗与国际社会合作也有改善与美国关系的考虑在内。对于现在的伊朗政府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如何提高国民经济,维护国家的稳定。显然,这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帮助。所以,伊朗和国际社会都选择了合作的方式。 ——吴莼思博士 美国为何疑心重重 美国对伊朗发展核能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伊朗正在发展核武,它比伊拉克更为接近掌握核武器;其二,美国不能容忍伊朗发展核武。 石油储备足缘何搞核能 美国对伊朗发展核能的基本怀疑是,作为一个石油储备足够供其200年使用的国家,伊朗有什么必要发展核能工业?尽管发展民用核能在理论上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但美国并不认为这适用于伊朗,因为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它并不缺少能源,更重要的是,在伊朗于1970年以非核武器国家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承诺不发展核武的情况下,伊朗事实上在巴列维国王领导下秘密进行过核武器的研究。巴列维时代的伊朗一直努力使之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第一个掌握核威慑的国家,这位国王在下台前这么说过,无疑伊朗可以在人们无法想象的短时间内拥有核武器。 在巴列维统治伊朗时期的美伊亲善阶段,美国曾经大力提携伊朗发展民用核能,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工程系也曾免除入学考试,让数十位伊朗学生学习核物理。那个时候伊朗政府尚且瞒着美国进行核能的军事研究,美国对今天具有强烈反美倾向的伊朗政府自然不可能放心。 伊朗目前可能的基础 作为基本事实,伊朗今天的核工业发展状况为:俄罗斯在伊朗的布什尔地区正在建造核电站,第一台机组有望在今年底投入运行。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两个浓缩铀设施。美国情报还认为,伊朗正在建设重水生产设施。所有这一切表明,伊朗正在建立一个完备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在任何一个核专家看来,这样一个核燃料循环,将给伊朗提供发展核武的多种途径。就铀浓缩设施而言,伊朗将可能从中获得高浓缩铀甚至武器级铀,这将为伊朗取得铀裂变弹铺平道路。从俄罗斯援建的轻水反应堆所产出的乏燃料中,伊朗有可能提取高纯度(但可能未到武器级)的钚同位素,从而获得钚裂变弹的核爆材料。美国怀疑伊朗开发重水是为发展重水反应堆作准备,而重水堆将使伊朗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毫无疑问,美国不可能在看到这些发展后无动于衷。 技术层面的几个疑点 美国和国际社会对伊朗发展核能动机的怀疑,还集中在以下几个技术问题上: 第一,伊朗在中部地区的纳坦兹,掘地23米秘密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铀浓缩厂。虽然伊朗方面在这个地方现在只安装了164个离心机,但其设计规模却达到巴基斯坦卡胡塔同类设施的10倍,足以安装5000个离心机。一旦转用于军事目的,该设施每年可生产2个核弹的武器级铀。那伊朗为何秘密建造这么大型的敏感设施?要不是被伊朗的一个反政府组织于去年8月揭露,伊朗总统哈塔米会在今年2月9日对此予以承认吗? 第二,伊朗曾于1991年进口1.8吨铀化物,根据它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的安全保障协议,本应及时申报,但却拖延12年才于今年申报。它为什么故意拖延报告? 第三,从1.8吨铀化物中可提取0.13公斤武器级浓缩铀,这在核研究中,不算微不足道。关于这些铀化物,还存在两大问题。首先,1000公斤的六氟化铀的一小部分(1.9公斤)已不知去向,是否可能已在纳坦兹铀浓缩设施使用?其次,伊朗进口的四氟化铀已被转化为金属铀,而金属铀在民用轻水或重水反应堆中,找不到任何用处,那伊朗这么做用意又是何在? 第四,在上述1.9公斤六氟化铀失踪的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人员今年已先后在伊朗的纳坦兹和卡莱两个地方发现了高浓缩铀或武器级铀的痕迹,那么它们来自何方?是否为伊朗自己提取,提取武器级铀的目的又是为何?伊朗声称这是在设备进口时从国外沾上的,那么谁是出口方?伊朗现在称,设备是从黑市上购买的,从哪里买已记不得了。又称,是从中间商买的,不清楚中间商从哪里进货的。无论哪种说法,因为无法核实,都难以令人信服。美国怀疑,这些设备来自巴基斯坦,它还要弄清伊朗究竟是否浓缩过武器级铀。 在美国根本不信任伊朗,并在具有如此之多基于事实的疑虑的情况下,美国一直要求伊朗通过无条件接受检查来证明。 国际社会有理由乐观 近来,伊朗已表示将有条件地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允许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检查。在英法德表示只要伊朗停止铀浓缩,它们将同伊朗进行技术合作的背景下,伊朗已经宣布,它将暂时中止铀浓缩和处理的一切活动。再加上俄罗斯自去年开始起,就要求伊朗将从俄罗斯援建的反应堆中产出的核废料返回俄方,国际社会目前已有理由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感到乐观。伊朗,也将有机会使其核计划完全透明化,并以此彻底消除它在核能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怀疑。 伊朗缘何选择合作 2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个核查小组抵达伊朗,对伊朗提交的核文件进行核查。至此,引起国际关注的伊朗核问题似乎终于以某种方式稳定了下来。这表明,国际社会用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伊朗核问题取得了成效,伊朗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 为求安全发展核武 虽然伊朗在1970年2月2日就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但有关伊朗可能在研发核武器的传言在国际上一直颇有市场,而伊朗也确实具有能够刺激其发展核武器项目的安全顾虑。首先,在1979-1988年间的两伊战争中,伊朗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伊拉克的化学武器袭击和军事威胁,更重要的是站在伊拉克背后的美国对伊朗政权的敌视。其次,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朗得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美国之所以敢出兵伊拉克是因为萨达姆政权在当时还没有掌握核武器。第三,伊朗在中东其实是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一方面,它是伊斯兰国家,对以色列并不友好;另一方面,它又属于波斯民族,与阿拉伯国家也有一定距离。因此,伊朗的地缘安全环境并不理想。牵涉到国家、政权生存的安全顾虑成为怀疑伊朗具有发展核武器企图的主要理由。 迫于现实改变策略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其咄咄逼人的阿拉伯邻国——伊拉克已经破败,但伊朗的安全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然而,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伊朗显然不希望重蹈伊拉克的覆辙,不愿意看到其所谓的“核武器计划”成为已经在中东地区布有重兵的美国展开下一步军事行动的理由。而且,对于现在的伊朗政府来说,首要的任务还不是应付外来的军事威胁,而是如何提高国民经济,维护国家的稳定。显然,这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帮助。所以,伊朗政府虽然对9月12日最后通牒非常不满,但仍然采取了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态度。10月2日和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戈尔德施密特就与伊朗有关官员举行了两天的秘密会谈。10月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小组已经获准进入那些它要求进入的地点进行核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也于10月16日访问伊朗,与伊朗就澄清其核计划的和平目的举行会谈。伊朗方面在会谈后表示,“准备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愿意接受对其核设施进行更严格的、不事先通知的核查。 积极寻求大国合作 除国际原子能机构,伊朗还十分重视寻求与其它大国的合作,以消除来自美国的军事压力。10月22日,伊朗副外长霍鲁什专程访华,就伊朗10月21日做出的决定向中国政府进行通报。俄罗斯是与伊朗开展核合作的重要国家。在此次伊朗核问题中,俄也多次敦促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显示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到10月21日,当德、英、法三国外长先后抵达德黑兰并与伊朗发表联合声明后,这些欧洲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显然更多地引起了国际社会关注。欧盟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实际上有个微妙的转变过程。在今年6月2日的埃维昂八国首脑会议上曾发表了一份核不扩散声明,其矛头直指朝鲜和伊朗。7月21日,欧盟甚至宣布,如果得不到可靠的保证,它将重新审视与伊朗的经济关系。但是,到8月6日,三国外长给伊朗外交部长哈拉齐写了一封信。虽然关于信的内容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这被认为是打开了与伊朗“对话的大门”。 欧洲国家一石二鸟 当然,欧洲国家与伊朗的渊源并不像表面上显示的那样简单。欧洲国家在伊朗具有重要的商业利益。如果在伊朗发生像在伊拉克那样的战争,欧洲国家受到的损失要大大超过其目前在伊拉克受到的损失。此外,从政治上看,欧洲国家也不应该让伊朗成为美国再次实践其“先发制人”战略的战场,因为美国对伊朗施加军事压力所遵循的逻辑与它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理由实出一辙。法、德等国显然不愿意看到美国在国际上再次推行这套理论。另一方面,欧洲国家积极劝说伊朗与国际社会合作也有改善与美国关系的考虑在内。从这种意义上说,欧洲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这一做法可能可以起到一石两鸟的效果。 危机尚未连根拔除 总之,不管是对伊朗来说,还是对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洲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来讲,采用合作的方式平息当前的伊朗核问题都是最好的选择。伊朗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机制,保证其核计划“完全透明”,是非常积极的进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伊朗只是“暂时中止”铀浓缩和处理活动。伊朗的安全顾虑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际社会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待伊朗核危机中透露出来的安全问题,并为最终在中东地区建立无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区做出不懈的努力。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