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科城”杨凌五千成果产出效益两千亿
| |
| |
2002年11月30日14:04 新华网
| |
|
新华网西安11月30日电(记者 储国强 刘书云陈钢)相传曾是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之地的陕西杨凌,如今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农科城”。50年来,这里已取得科研成果50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目前,杨凌已建成了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方圆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了4000多名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在小麦育种、旱作与节水农业、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葡萄酒专家李华是亚洲第一位葡萄酒博士。他1986年从法国回到杨凌,一直致力于使中国葡萄酒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工作,并于1994年建立中国唯一一所葡萄酒学院,创建了葡萄酒学科体系。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他主持的“葡萄酒质量最优化原理及其研究”成果已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亿元。
出自杨凌的众多科研成果,50多年来一直带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由已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赵洪璋培育成功的小麦品种“碧玛一号”,以9000多万亩的推广面积居世界之冠;该校教授刘荫武引种选育的“西农莎奶山羊”,在全国29个省市区得到推广,成为中国推广面最大的奶山羊品种;杨凌选育的“秦冠”苹果是目前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苹果品种;世界最早研制出的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白菜新品种,也是这里的白菜专家苛桂兰教授的成果,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4亿元。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农业起源于7000年前,但人均粮食水平从2000多年前的汉朝直至二十世纪中期几乎没有变化。而中国北方地区小麦良种近50年来经历的三次大变化,都与杨凌的农科成果直接相关:上世纪50年代,“碧玛一号”将小麦亩产由50多公斤提高到150公斤;70年代,“丰产三号”将小麦亩产提高到250公斤;现在,小麦亩产又提高到350公斤。作为最新技术结晶的“西杂一号”小麦试验田亩产高达624.6公斤,推广后将使中国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
示范区管委会官员吕明凯说,“杨凌造”农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正在不断提速。示范区成立5年来,已转化农业科技成果785项。目前杨凌已形成了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以生物技术、农用化工、农业机械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等为特色的产业格局。目前在区内注册的企业已从最初的17家发展到420多家。农科成果的转化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因技术和区内公司的带动提高了300多元。杨凌辐射周边省市区产生的经济效益已从1997年的2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00亿元。(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