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眺望和平--中国大学生密切关注美伊局势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1月28日19:23 新华网 |
|
|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杨国强 李萱娜)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研究社社长,二年级学生樊宏伟非常忧虑:美国威胁对伊拉克动武,伊拉克上空战云密布,而他不知道大幕落下后会不会是一场战争。
一段时期以来,这个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在校内非常活跃,他们密切关注着可能爆发的美伊之战。
“1月27日,联合国监核会向安理会提交了对伊武器核查报告。我非常紧张,美国也许很快就会发动战争,”樊宏伟在美对伊动武问题研讨会上说。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7日指责伊拉克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与世界对抗,并警告伊拉克说,给它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称,许多国家已表示非常愿意且迫切地等待加入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联盟,通过武力解决萨达姆武装,即便联合国安理会不通过一项新决议。
樊宏伟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一个借口,美国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目前,共有18万美军士兵或已驻扎在海湾地区或正在前往途中。美国不可能无功而返,而萨达姆一再暗示绝不流亡。这意味着‘倒萨’的唯一办法就是战争。”
樊宏伟的同学杨渝则认为樊宏伟过于悲观,杨渝说:“武器核查的期限可能会延长,因为主要大国的反应太强烈了,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美国应该有所顾虑。”
杨渝收看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近日会晤的报道。他们重申,法、德两国将为和平努力争取一切机会。美国提出的北约在美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给予支持的要求,也因法、德的坚决反对而流产。
杨渝还模仿希拉克的声调用法语说道:“在伊拉克,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伊拉克离中国万里之遥,像樊宏伟这样的中国大学生关于美对伊动武的讨论在各大学的教室、食堂、宿舍和水房里随处可闻。
“除前几次战争中使用的轰炸手段之外,这次对伊动武还将采用地面战,这将更全面考验美国军备能力和国民心理素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张明提了不少问题,“美国将会用何种新技术将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如果伤亡比预期严重,美国是否会坚持到底?”
复旦大学学生谢伟毅关心的则是这场战争带来的经济影响:“海湾战争加上10年的制裁已使伊拉克经济倒退20年。如再来一次战争,伊拉克经济就会完全崩溃。”
外交学院美国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商聪则认为,这场战争的最大意义在于验证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正步步为营地试探:离开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它还能够走多远?”
纵观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进行的数次战争: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发动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因“9·11”恐怖袭击和反恐之名为美国赢得了国际舆论。然而这次执意对伊动武,不仅联合国未予支持,也未能得到除其坚定盟友英国之外的西方国家的喝彩。
“美国宣称它能够提供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而不相信核查报告,这就等于美国自己掌握着核查尺度。如美国成功地发动这场战争并把萨达姆赶下台,这是否意味着:美国随时可以用自己的理由发动国际战争?”商聪为此感到忧虑。
“重要的不光是危机本身,还有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北京大学学生张然的话则带有典型的北大风格:“我每天都花一个小时上网搜罗最新消息,还和同学合买了两、三份报纸,天天轮着看。对世界大事的关心可把我从太多的自我关注中提升出来。”
和男生相比,女生常璐关于这场战争的思考则深深浸润着对生命的同情:“战争永远是最后的选择,因为生命的创伤是不可抚复的。”
常璐桌上的那盘水仙花叶子修长,快开花了。这株水仙是她去年12月26号买的。那天,美英飞机轰炸了伊拉克南部地区,有3名伊拉克平民被炸死,另有16人受伤。
常璐曾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张伊拉克小男孩的特写照片——脸蛋很脏,含着手指,眼睛特别大特别黑,充满不经人事的恐惧。
“如果战争打起来了,伊拉克还会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常璐问。(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