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淮河灾区见闻:救灾组长的工作日记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25日13:22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images/c.gif) |
|
新华网合肥7月25日电 (记者魏虹 雷书)“7月20日,星期日,阴有小雨。王家坝的种植菜类现场会在郎楼庄台召开,到会的人数大概达到500人。镇里又到一批救灾绿豆种,分给金黄村1540斤。”这是阜南县金黄村郎楼庄台(一种就地取土筑起的高土台,用于安置灾民,是淮河蓄洪区特有的建筑)救灾组长李刚的一段工作日记。
李刚今年35岁,是县党校的工作人员。7月14日,他被抽调到金黄村负责救灾工作。这一天,另外125名县机关工作人员也和他一样,被分派到县里126个庄台负责指挥协调救灾工作,李刚的日记也从这一天记起。“我一般是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以后睡觉,中午很少睡觉,”李刚说,“日记只能在晚上入睡前写。由于又困又累,只能简明扼要地记一下。”李刚的胸前别着一个胸牌,上面印着“抗洪救灾工作组组长”字样。李刚当过兵,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组长如同部队里的班长,是兵头将尾,上级政府交待的任务,不分大小,都要在他这里落到实处。
和其他组长一样,两脚一踏上庄台,李刚就再没有回过家。发放面粉、方便面、燃煤等救灾物资,帮助灾民生产自救以及清理粪便等都是他的职责。
阜南县副县长杨文久说,县里给每个救灾组长都配发了日记本,他们一天做了什么事情,都要在日记里记载下来,一来可以作为救灾结束后组长成绩考核的依据,同时也是一项对他们的监督措施。
李刚给记者看的另一则日记如下:“7月21日,阴,有时有雨。农业科技现场会刚开始一会儿就下起了雨,群众打着雨伞仔细地听。”李刚说,他清楚地记得灾民们专注的神情。
还有一则日记这样记载:“7月19日,星期六,晴转大雨。今天暑气逼人,帐篷内温度高达43摄氏度。晚上天空黑云滚滚,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好多帐篷都漏雨,有的被大风撕破了雨布,有一处已经刮倒。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加固,不能叫群众在雨中过夜。我床上的被子基本上湿透了。” |
|
![](/print/c.gif)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