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其实本·拉登早在5年前即可被押送到美国并绳之以法,美国却坐失良机。最近华盛顿公布的秘密文件表明,今年9月11日达到顶点的一系列恐怖行动未能预先防止,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上届政府的犹豫不决以及外交官、军人和特工的失误。 因克林顿“洁身自好”而放跑拉丹
“你们把他带走吧!”当时的苏丹外交部长阿里·奥特曼·塔哈对美国驻苏丹大使蒂莫蒂·卡恩说道。那是1996年2月6日在部长宅邸的一次晚宴上的事情。第二天美国大使馆全体人员就要撤离这个国家。由于美国人在当地屡屡受到伊斯兰极端分子的袭击,一气之下,美国政府决定撤走美国驻苏丹大使馆,并对该国实行制裁。塔哈因此十分沮丧,他问卡恩,苏丹要怎样才能获得华盛顿的信任?美国大使手里有一长串的要求,其中首先提到当时正盘踞在苏丹的拉登及其手下。塔哈满口答应,恨不得当天晚上就交出拉登。然而美国人却对此毫无准备。双方决定3月3日在华盛顿举行谈判。为此当时的苏丹国防部长埃尔法蒂赫·埃尔瓦秘密前往华盛顿。卡恩在市郊的一座饭店里接待他。这位国防部长出手更加大方:拉登及其手下200人已处在监控之下,随时都可将其逮捕并驱逐出境。只须美方指出将他们驱逐到什么地方。
然而当时克林顿的行政当局却得出结论:美国不需要拉登。美国可是个崇尚法制的国家啊,押送来美的拉登必须接受审判。然而罪名呢?不错,此人系危险的恐怖分子,也许曾经插手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爆炸事件。但美国并不掌握他应对美国公民丧生负责的确凿证据。且不说还有一段往事不宜提起,那就是拉登在阿富汗抗苏战争期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勾勾搭搭。后来有几个星期华盛顿力图将拉登送往沙特阿拉伯,谁知沙特方面拒不接受。5月初,美国提出:只要不是索马里,把拉登一伙赶到哪里去都行。情报部门还曾有过击落拉登及其手下包租的飞机的打算,但考虑到克林顿“洁身自好”,这个计划就没敢往上报。5月15日,拉登平安抵达阿富汗。
导弹未击中主要目标
1998年8月,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的大使馆接连发生爆炸事件,包括12名美国人在内的224人丧生,5000余人受伤。美国人因此伤透脑筋。据克林顿的国家安全顾问伯杰称,拉登从此被视为“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对拉登进行还击,而是如何还击了。五角大楼提出了一个大规模行动的方案,与目前的军事行动大体相似。然而克林顿犹豫了。1980年美国别动队在伊朗的那次并不光彩的行动如在眼前:直升机和加油机迎头相撞,8人阵亡。这使克林顿下不了决心,再加上中央情报局无法指出拉登藏在何处,国务院则强调穆斯林世界对阿富汗平民死亡可能作出的强烈反应,最后克林顿选择了一个不是来自军方,而是来自他的政治顾问的方案:用巡航导弹打击,这样美国人不会有生命危险。8月20日,情报机关终于提供了霍斯特附近营地的坐标。据说拉登正在该处与上百名同伙开会。同时又接到拉登正在准备新的恐怖行动的情报,于是克林顿立即下令开始攻击。导弹发射推迟了数小时,一直挨到夕阳西下,以免人们因发现飞行中的导弹而惊慌失措。据专家现在判断,拉登恰在此时与同伙告别,离开了营地。66枚装满箱式炸弹的弹头炸死将近30人,却未击中主要目标。这次不成功的袭击的惟一结果,是为所谓拉登“刀枪不入”的神话增添了新的论据,并巩固了他在穆斯林世界中的“威望”。堂堂一个超级大国对于狂热恐怖分子的反击居然如此软弱,这更使得拉登成了伊斯兰极端分子眼中的“英雄”。
巴政权更迭使特种兵的行动化为泡影
美国仍未放弃惩罚拉登的希望,并策划了第三次抓捕他的行动,不过这次是借他人之手。1999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着手训练巴基斯坦情报机关的60名特种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充当突袭阿富汗腹地的主力,突袭的最终目的是抓获拉登或者将其击毙。巴基斯坦方面由当时的总理谢里夫亲自负责。美国答应如果行动成功,就向巴基斯坦提供经济援助并取消因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而对其实行的经济制裁。1999年10月,巴基斯坦别动队和美国的支援部队均已作好了战斗准备,并在阿富汗边境集结,只等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拉登所在位置的情报了。
然而10月12日,穆沙拉夫将军推翻了谢里夫政府。穆沙拉夫不希望国内和与邻国关系中再冒出新的问题,当即彻底埋葬了上述行动计划。
“我们早就应该明白:美国与本·拉登处于交战状态。目前这样的军事行动,当初就应该开始。我真是后悔莫及啊。”五角大楼的一位领导人这样对《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