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军)据北京市气象局统计,去年京城天气创下多项百年记录,是近些年份中较为罕见的。暖冬、梅雨、桑拿天、寒冬、阴雪天等一个个气象语成为百姓生活的流行词汇。 让我们点击关键词,看看这些流行词及背后的气象故事。 暖冬:2002年1月5日的最高温度为14.3摄氏度,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上旬的最高温度。1月份和2月份气温均是1841年以来的最高值,而整个冬天是自1980年以来的第十四个暖冬,也是184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天。 春脖子短:初春的京城仿佛进了初夏,3月的最后一天下午,本市气温猛然升至28.8摄氏度,是本市有温度记录以来的3月最高温。“从节气上讲,北京的春天从春分开始,也就是3月21日才能算起,但刚刚过去10天,温度就达到了5月下旬的温度水平,在历史上罕见”。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这样评价。 梅雨:6月21日起的连续阴雨持续到了7月初,宛如南方的“梅雨”季节。这是本市自1986年来首次连续出现阴雨天。11天里,主妇抱怨衣服不容易晒干,街头的木桩也长出了蘑菇,就连气象部门也把原先专为仓储、粮食等行业制定的霉变指数拿出来指导百姓生活,而霉变指数自创立来首次达到了八级。 暴雨:京北密云突遭30年未见特大暴雨袭击。短短4个小时之内,密云的石城镇降雨280.2毫米,瓢泼大雨浇向6个山村,政府部门连夜组织814户农民转移,百姓无一伤亡。据气象部门专家介绍,这次降雨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一次局地降雨,时间如此密集、地点如此集中也非常少见。 高温:7月中旬6天高温是北京气象史上第二连续高温。1997年7月本市曾经连续9天35摄氏度以上高温,但这次高温强度要比那次大,那次最高气温仅有38.2摄氏度,而这次7月14日出现的41.1摄氏度高温,是有气象记录来7月中旬的最高温,也是气象史排名第三的高温,排名第一的是1942年6月15日,温度达到42.6摄氏度,排名第二的是1999年7月24日,温度达到42.2摄氏度。 桑拿天气:7月27日后的整整一周时间,北京人被高温和闷热包围,日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了近3摄氏度,近乎饱和的相对湿度,使人仿佛生活在一个大桑拿房里。气象部门发布的中暑指数、霉变指数等都达到了最高级,各药房的清凉药物销售异常火暴。 寒秋:阵阵冷空气让京城今年的秋天异常短促,冬天迅速走近百姓。市气象台月底统计,十月下旬市观象台平均气温创下京城1940年以来同期的最冷记录。而十月份平均气温也是192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其中,10月27日市观象台日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是新中国成立53年以来同期日平均气温最低的一天;10月29日最低气温为零下3.4摄氏度,是1953年以来10月下旬第二低温,第一低温出现在1986年10月30日,低温达到了零下3.5摄氏度。 阴雪天:自12月18日起连续6天的降雪,创下了本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长降雪天数。此前在本市历史上,只有1916年和1968年分别出现了连续4天的降雪。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现在还没有定论,但不少专家归结为厄尔尼诺现象。他们认为,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西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数和登陆我国的台风数将比一般年份有所减少,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将偏低,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我国大陆的降水分布也会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与厄尔尼诺相对的拉尼娜现象,也是罪魁之一。全球气候变暖也是气候专家认为的原因之一。它会带来暖冬、高温、干旱等一系列结果。也有专家认为,人为的活动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本市已经连续4年都出现超过40摄氏度的炎热天气,市民的空调器用电大增,迫使城市供电线路超负荷运行,于是加剧了北京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 可喜的是,市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协调全社会的行动,把天气、气候灾害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去年年底罕见的大雪中,由于措施得力,本市交通运转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