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蒋升阳 马国英 人到了北京,心里牵挂的还是鸡西9万多名下岗职工的“饭碗”。3月4日,在黑龙江省代表团住地,鸡西市市长吴炜代表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就谈起安置下岗职工的思路。 吴炜代表说,鸡西是一个资源型煤矿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2002年,虽然作了很大努力,全市共有2·5万名国企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但是就业岗位不足与就业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劳动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新生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目前,全市仍有近9万名下岗职工等待就业,每年还将新增城镇劳动力近万人,而鸡西每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只能达到2·5万个,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吴炜代表阐述说,面对压力,鸡西决心通过自身努力,理出了寻求资源型城市再就业岗位的四条思路。 一是向再就业扶持政策要岗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彻底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二是向提高下岗职工技能要岗位。针对煤炭城市产业工人比重大、劳动技能单一的实际,积极开展多种技能的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 三是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私营经济和社区服务业,广泛进行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最大限度地拓展再就业空间。 四是向择业观念转变要就业岗位。积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采访中,吴炜代表建议国家对像鸡西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就业工作在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在资金上给予特殊支持,在项目上给予特殊倾斜。(人民网北京3月4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