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4月10日消息 新华社驻大马士革记者拱振喜报道:战时叙伊边境见闻
在伊拉克各大城市硝烟弥漫,美英联军与伊军鏖战之时,西方舆论开始关注公开宣布支持伊拉克人民抗击美英联军的叙利亚。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责叙利亚向伊拉克提供夜视镜等军用物资后,常驻开罗的各国记者纷纷来到大马士革。为此,叙利亚新闻部组织这些记者和部分常驻大马士革的外国记者到距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约300公里的叙伊边界特纳夫关口采访。
“我要回伊拉克保卫祖国”
4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三十多人乘坐一辆旅游车从大马士革前往特纳夫关口。汽车沿公路向东疾驶。展现在眼前的,宛如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油画:起伏的丘陵漫无边际地向前延伸,青青的麦苗、耀眼的油菜花覆盖着旷野,间或可以看到一片片牧场散落在坡地上,成群的绵羊正在安然地吃草。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大约3小时后,来到路旁的一处小咖啡馆休息。刚下车,就遇见了一位叫胡维迪的伊拉克人。他告诉记者,他来自伊拉克穆萨纳省,是个建筑工人,战前来到大马士革。他说:“我来到这里是要返回伊拉克参加保卫祖国反对入侵者的战斗。”“你不怕死吗?”记者问。“不怕,我坚信伊拉克人民最终能够取得胜利,”胡维迪回答说。战争爆发以后,已有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从国外返回伊拉克。
汽车又行驶了大约1个小时,就到达特纳夫关口。只见这里静悄悄的,昔日繁忙的景象不见了。我们在关口没有看到一辆车或一个人出入。以前曾有报道说,这里每天都有约500人进入伊拉克。正当我们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时,特纳夫海关关长穆海曼走过来介绍说,自开战以来,装载货物的卡车已停止过关,只有大客车、出租车和私人汽车通过。战争爆发的前几天,居住在叙利亚的伊拉克人通过特纳夫关口的较多,现在通关的人已很少了。有人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指责叙利亚向伊拉克提供夜视镜和其他军用物资后,叙利亚当局在通往伊拉克的关口采取了限制措施,他否认了这一说法:“叙利亚边界对所有人开放,只要有签证都可通过。”
“我不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这天,特纳夫关口骄阳似火,我们站在横跨通往伊拉克的公路上的铁栅栏旁观望。伊拉克境内,顽石点点,枯草斑斑,浮沙连绵,荒坡漫漫,一幅荒凉的景象。一会儿,从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莫非是美军战机又来轰炸这条公路上的桥梁?”陪同我们采访的叙利亚新闻部官员拉伊德喃喃地说。
我们等了约一个多小时,有一辆汽车从伊拉克开过来,摄影记者蜂拥而上。“走开,走开,不许拍照,”车上的一位女士大声喊。原来她是奥地利人,名叫加巴里拉,战争爆发前几天抵达巴格达,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有位记者要求采访她,加巴里拉大声说:“我不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向她提问,她愤怒地说:“你滚开!你们的国家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我不喜欢布莱尔,也不回答你的问题。”
加巴里拉在得知没有美国记者在场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说:“我在巴格达日夜都听到爆炸声,美国飞机不仅轰炸军事设施,而且轰炸民用设施和住宅。美国军队在伊拉克杀害平民,他们是在犯罪。伊拉克人很纯朴,不应当杀害他们,不应当毁坏他们的家园。”加巴里拉对世界各国的大规模反战示威没能阻止美国发动这场战争表示了莫大的遗憾,她还愤怒指责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不真实”。
“我这次回去要与祖国共生死”
采访加巴里拉后,记者发现有来自叙利亚的一辆伊拉克出租车停在公路旁。有三个男子站在车旁,其中长满络腮胡子的中年人阿布·阿里是伊拉克人,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工作。他的夫人和8个孩子住在巴格达。“我这次回去要与祖国同生死,”阿布·阿里说。他回答我们的提问后,便到前边的一块平地做祷告。记者想起了那两位年轻人便回来找到他们小声问道:“你们是伊拉克人吗?”“不,我们是居住在约旦的巴勒斯坦人,”一位年轻人答道。
“这个时候去伊拉克很危险,难道你们不怕吗?”记者问。
“我们是志愿者,我们愿意与伊拉克人一起参加抵抗入侵者的战斗,”另一位年轻人回答说。
“你们作出这样的选择是为了什么呢?”记者问。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伊拉克妇女和儿童被炸死,心里很难受,我们有义务这样做,”年轻人答道。
“能告诉我你们的名字吗?”两位年轻人默默不语。
一会儿,出租汽车司机办好了出关手续,他们坐上车,朝伊拉克海关驶去。望着远去的车子,记者心情难以平静。
叙利亚红十字会在距特纳夫关口约1公里处搭建了一座难民营,以接纳来自伊拉克的难民。据叙利亚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难民营的大部分设备和物资是科威特、伊朗、土耳其等国的红十字会赠送的。他说:“到目前为止,这个难民营还没有一个伊拉克难民。”记者在那里看到大约有200顶帐篷,饮用水管道和卫生间已经安装完毕,大约30多名志愿者等着为难民服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