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眺关塔那摩三角战俘营的牢房,部分在押人员并非恐怖分子。
如何处理关塔那摩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军。美国官方已经承认并不是所有被关押的人都是恐怖分子。最近,《时代》撰文披露被关押巴基斯坦青年的一封家书,记述那些无辜的人如何被当做恐怖分子送往关塔那摩。 来信:失踪儿子返回人间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处的这块地方荒凉无比,坐落在这里的村子看上去也十分破败,这里的人们仿佛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然而,让人觉得奇怪无比的是,村子里的默罕默德·阿齐姆大叔收到了一封从美国寄来的信。阿齐姆自从会记事时起还从来没听说过家里有哪个亲戚在美国,自己也从来不认识一个美国人,就算是整个村子里的人,也从来没听说过谁跟美国有亲戚关系的,所以当邮递员把信交到阿齐姆手上的时候,全村的人都聚过来看个究竟。阿齐姆看着信封上的字:麦金利、马尔塔(一个美国地址),寄信人:关塔那摩X-Ray战俘营160号牢房战犯依萨·克罕。看到这里阿齐姆又奇怪又激动,依萨已经失踪多日了,家里人早几个月之前就认为依萨已经死了。 阿齐姆当着村里人的面把信封撕开,他一眼就认出信中的字是依萨的字迹,他眼中露出了亮光,信中写到:“尊敬的父亲、母亲和姐姐,我现在在美国,我被关了起来。我多么希望他们现在就能放了我,我是无辜的。”看到这里,阿齐姆禁不住向他的妻子萨德拉喊道:“依萨还活着!奇怪的是他现在在美国。”阿齐姆禁不住加上了后半句。萨德拉此时正待在自家院子里,自从儿子失踪以后,她整日在焦急和悲痛中度过,还晕倒了好几次。 阿齐姆把信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这下他看明白了,确切地说,依萨正在古巴的关塔那摩海湾,被美国兵请去做了战俘。依萨怎么会在关塔那摩的战俘营里呢?阿齐姆说,他的儿子是一名医生,从小到大,连枪都没碰过,现在却被关在万里之外的战俘营里,这真是不可想象。按照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说法,那里关的可都是“经过良好训练的顽固的恐怖分子”呀。但是,从依萨家人和朋友们那里得出的结论是,依萨不过是出去找自己的老婆,美国人是在错误的时间逮错了人。 出行:寻找妻儿竟成俘虏 2001年夏天,那时的依萨28岁,正在家里焦急地等待妻子归来。他的妻子是阿富汗人,带着他们刚生下的婴儿去了阿富汗北部的Mazar-e-Sharif走亲戚,但去了多日没有消息,依萨就有些着急,于是起程前去探个究竟。 依萨搭着汽车和火车颠簸了一个星期,翻过了好几座山,赶到了阿富汗的Mazar-e-Sharif地区。但他来得显然不是时候,他刚到,北方联盟的士兵在美军的援助下从塔利班手里攻下了该地区,依萨也受到了这场战争的连累,他被北方联盟的士兵当作恐怖分子抓了起来。从此以后,他的家人再也没得到过关于他的任何消息。阿齐姆说:“我们都以为他在战争中被杀死了。”依萨是普什图族人,而北方联盟的士兵大多是乌兹别克人,而两个民族向来是世仇,阿齐姆觉得儿子就是死在北方联盟士兵的手中。 阿齐姆觉得儿子栽在阿富汗北方联盟士兵手里的猜测没有错,但是北方联盟士兵并没有杀死依萨,而是向美国方面谎称依萨是“基地”的恐怖分子,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从美国方面得到奖赏。阿齐姆说:“依萨不是什么塔利班,也不是“基地”成员,他不过是个医生,虽然有时候会去抽点大麻什么的消磨一下日子,可那跟恐怖分子的区别大了。” 阿齐姆被捉后,像许多其他的战俘一样,被强行剃了胡子,绑上绳子,穿上跳伞服,他还得戴着眼罩和耳塞,这样他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根本不知道要到哪里,会到哪里,最后他和一群人被铁链拴着押上了飞机,然后被带到关塔那摩海湾。 依萨在信中写到:“不要担心我,我现在很好,差不多连烟都戒了。”依萨还向家人描述了他被关押的牢房的情形。他和其他人一样,被关押在五六平方米大小的牢房中,每个星期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出来走走,不过脚上还要带着镣铐。最近他和其他被称作“敌方战斗人员”的俘虏被转移到了更大的三角战俘营,那里距离X-Ray战俘营有几公里的路程,目前美军正在建造204间新牢房用来关押未来将会抓获的俘虏。 鸣冤:被押俘虏是“财源” 关塔那摩在押的598名俘虏大部分确实是恐怖分子,但美国官方最终也承认依萨、还有跟他情况差不多的100来人可能并不是,他们是在当时的战斗中被误抓的。 关塔那摩的俘虏中,与那些真正的恐怖分子关押在一起的还有一名16岁的少年、两名90多岁老态龙钟的阿富汗老人、一名al-Jazeera网的摄影记者剩下的一些人被抓捕则是因为坎大哈城里的秘密警察向他们勒索的时候,他们没有老老实实地把钱交给他们,而这些人则自认为他们是美国的盟友。 关塔那摩被关押的俘虏实际上是北方联盟的一个“财源”。据被关押的巴基斯坦人所言,当时,美军承诺,如果北方联盟的士兵抓获一个塔利班士兵、而被抓的人又对此供认不讳的,则北方联盟可以拿到5000美元,要是逮到一个有“基地”嫌疑的分子,则可以拿到2000美元。被关的俘虏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物质激励”,北方联盟的士兵在战场上非常乐于去抓每一个“不长眼睛”的巴基斯坦人,然后用“刑讯”迫使他们承认自己是塔利班成员或“基地”分子。 警示:减少依赖奖金猎人 当来自伊斯兰堡的官员两次造访关塔那摩并亲自审问了囚犯之后,这些官员认为,在58名巴基斯坦籍在押疑犯当中,只有8名真正与“基地”组织有关联。官员们说,这些囚犯中的大多数都是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大约是2001年10月末的时候,应招加入塔利班的。他们响应讨伐异教徒运动,于是在巴基斯坦的清真寺中被招募,之后穿过边境进入阿富汗。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0~22岁之间。 一名巴基斯坦官员说:“他们都崩溃了,当看到我们时,他们哭了起来。”在关塔那摩,巴基斯坦特使问美国看守:“为什么你们要耗费时间和金钱把他们带到古巴来?你们完全可以先在巴基斯坦审问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本与‘基地’毫无关联。”不仅仅是巴基斯坦政府感到美国这样做有失公允,科威特政府也要求美国释放其12名公民,科威特政府称,这些人都是在阿富汗工作的工人。 起初,关塔那摩典狱官把阿拉伯裔囚犯和巴基斯坦籍囚犯关在临近的牢笼里。但是,当这两方面的囚犯之间爆发“嘴仗”之后,他们就被隔离开来。原来,阿拉伯裔囚犯和巴基斯坦籍囚犯大喊大叫,互相指责对方应为灾难负责。阿拉伯裔囚犯大声斥责巴基斯坦人允许美国利用其领土发动对阿富汗的袭击;而巴基斯坦籍囚犯回击说,如果阿拉伯人不把阿富汗当成恐怖分子的基地,美国将会不管不问。 当然,这已经是事后诸葛亮了,美国军方在把这些囚犯送上飞往古巴的单程航班前,应该更严格地甄别出真正的“基地”嫌疑犯,应该少依赖阿富汗那些“奖金猎人”(注:为了官方的悬赏而专职搜集罪犯情报或抓捕罪犯的人)。但是,布什政府为了避免另一次恐怖袭击和抓获本·拉丹,已经开始不顾一切。这种匆忙态度,据人权积极分子说,已经导致布什政府违反了日内瓦公约有关正确对待战俘的规定。 后话:“美国应给我儿揾工” 然而,一批被错误拘捕的俘虏很快将被释放回家。据拉姆斯菲尔德称,第一批获释放的囚犯,是少数巴基斯坦人。在伊萨·克罕的家乡,他的家人正在满怀希望地等他回家。他的父亲阿齐姆说:“我们将用轿车把他迎回村子,还要奏乐,以及准备其他所有庆祝用的东西。然后,我们将帮他在阿富汗找到妻子和孩子。”拿着他儿子的一张照片,阿兹穆说:“不,我一点也不恨美国人。但是,在经历了所有这些麻烦之后,美国人应当给他在那里找份工作,请把这一点也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