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4月1日电(于力 刘锦绣)科尔沁沙地南缘,有一处千余亩的绿色林地,这是阜新市农民杨海青历时16年建起来的生态杰作,经林业部门评估其经济价值已达160多万元,而其森林储备价值则无法估算。 今年49岁的杨海青是辽宁阜新市彰武县下河村人。1984年,身为村干部的杨海青响应栽树治沙号召,带头承包了离村子200米远的1000亩白沙滩。在承包的第一年,面对寸草不生的白沙滩,杨海青首先在沙丘边缘用人工修建一座5公里长的壕,在壕顶夹起了一道防风樟,并将那些不能栽树的沙地种上一种名为沙打旺的草。 杨海青种沙打旺时发明了一种土办法,即先驱赶羊群在沙地踩出密麻麻的“羊脚印”,同时把沙打旺籽播撒在“脚印”里,风刮过来后,白色的细沙随风流动,草籽就被埋在了土中,一经下雨就发芽出土。后来,他在专家的指点和市、县部门的帮助下栽下了12万株樟子松,为了栽松树,杨海青卖了家里的骡子,还向亲属借了1万多元钱。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不断的投入,他终于完成了千亩沙丘的造林任务,其中樟子松成活了10万株,榆、槐、锦鸡二、黄柳等种类的乔、灌木也成活了几万株,千亩流动沙丘被这片绿林牢牢捆住。 目前,杨海青所植的松树胸径都已长到10厘米以上,经林业部门评估,总价值达160多万元,是他当年投入的几十倍,杨海青因此也成为当地有名的百万富翁。在他的带动下,当年那些怕种树白花钱的农民也纷纷开始包地种草植树,走上治沙致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