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成都市对非典的预见可谓棋先一着,抢在非典到来之前就设置了重重防线。 转自搜狐 监测网络第一时间启动 转自搜狐 2月11日,当中央电视台首次对广东非典进行报道后,市疾控中心就敏感地意识到,一场大战将拉开序幕了,于是立即着手战前准备,展开相应的措施。 转自搜狐 流行病科副主任梁娴对流行病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敏锐地判断出,对中国而言,这一定不是普通疫情,爆发之快,危害之大,以前闻所未闻。要想打好这一仗,必须要对非典有全面的认识,才能战胜它。 转自搜狐 当时的资料非常有限,贾勇、梁娴和流病科的几位技术骨干,上网查询,并打电话到广东、上海等地,了解非典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方法。他们收集了大量资料,尽力了解全新的SARS。 转自搜狐 第二天,流病科以疾控中心的名义向全市相关单位、部门发出了“加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紧急通知”的建议。通知主要针对非典提出了预防措拖,要求各区市县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对疑似病人随时按程序报告,未发现疑似病人则每周对咳嗽发烧的病人做一次统计报告。监测网络在第一时间就全面启动。为防治工作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转自搜狐 同时,梁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非典防护口罩为N95。为了解这种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口罩的材料用途和出产地,梁娴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在一网站查到了N95的照片。上面同时印有其生产厂商3M公司的标志。梁娴查到了3M公司的联系办法,意外地发现该公司在成都设有办事处。最后发现,虽然价格较普通口罩高,要七八元一个,但其制造工艺非常先进,其材质也完全和普通纱布口罩不一样,戴在脸上,其与脸和鼻翼等关键部位闭合性非常好。她当即订购了数百个N95口罩。 转自搜狐 直到5月12日,卫生部下发的紧急通知中,才明确要求直接与非典或疑似病人接触的流调人员,要佩戴N95口罩。而此时成都的相关单位已使用了近两个月了。 转自搜狐 流调人员不但具有超凡的勇气和毅力,而且还用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为防治非典做出了许多开创之举。 转自搜狐 编出全国首个防非典册子 转自搜狐 战胜疫病必须要有科学而严谨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为防止出现像北京、广东众多的医生和护士感染上非典的现象,分管流行病科的中心副主任贾勇对流行病科的全体同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关键的环节和关键人,他只认“一律”两字,给病人作流调,一律得穿戴好隔离衣、帽子、口罩,结束时一律脱隔离衣,用消毒水洗手、清洗口腔、鼻腔,洗澡。对于这些“一律”,贾勇一丝一毫也不让步。一次,一名流调人员的口罩戴得朝下了些,当场就受到了贾勇的批评。正是他这种科学而严谨的作风,一丝不苟的精神,带动了全科流调人员科学、求实的作风。战胜疫病胜券在握。 转自搜狐 疫病在广东、北京等地肆虐时,流病科12名同志就迅速着手编写了《成都市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转自搜狐 3月底,全国第一本有关非典防治的专业小册子在这里诞生,并印发到各区市县疾控中心及有关医疗单位。为防治非典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资料,为市委、市政府一开始就提出的立足于防大疫,打大仗的战略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是防治非典最为重要的途径。根据流病科的建议,成都市市委、市政府指派有关部门迅速在机场、火车站、各交通要道设下天罗地网,让非典无处可逃。 转自搜狐 累!是流行病科所有医生共同的感受。这是一种透支体力、透支生命,身心疲惫的累啊! 转自搜狐 13个“侦察兵”连轴转 转自搜狐 由于是在非常时期,第一个奔赴非典前线的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们,防护措施要求得非常严格。帽子、眼罩、口罩、工作服、隔离衣、鞋套……光是口罩就要戴两个:N95口罩外加一个一次性的口罩,捂得严严实实,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密不透风的全副“武装”虽然挡住了病毒的侵蚀,但却闷坏了这些“侦察兵”。 转自搜狐 今年29岁的刘琪大学本科毕业,当非典刚肆虐,百姓因为不了解还处于某种程度的紧张之时,她被安排到了“非典热线”,成为一名热线员。当广大群众对非典还缺乏了解时,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项用专业知识普及非典的工作,没有半句怨言。 转自搜狐 每天7个钟头,口干舌燥,嗓子嘶哑,可面对那一阵一阵渴求的铃声,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说非典时期,她可能把几十年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回到家里,她是什么都不想说了。 转自搜狐 可“流调小分队”成立以后,她瞬间又成了一名战斗在最前线的战士。 转自搜狐 120每天要接待数千个紧急求救热线,每一个热线他们都得火速奔到“非典现场”。12位“侦察兵”远远无法满足偌大个成都市的需要,于是他们只得连轴转。夜里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转自搜狐 50岁的刘万凤是流病科的老大姐,也是该科在外开展流行病调查、直接与可疑病人接触年龄最大的一位。在外地新闻单位工作的女儿非常担心她的安危。当女儿从网上看到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感染非典的可能性较大且死亡率比年轻人高时,连忙打电话提醒她:“妈,你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危险的事儿就交给年轻人去做吧———”她却笑着安慰女儿:“科里本来人手就紧,我怎么能临阵脱逃呢?再说我是专业人员,懂得怎么保护自己。” 转自搜狐 每接触一个可疑病人,都必须穿戴三层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在这炎炎夏日,刘万凤常常这样全副武装站在病人面前搞流行病调查,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天要出动好几次,那种工作强度就是年轻人也吃不消,可她却天天如此,一搞就是一个多月。 转自搜狐 4月17日上午,一个可疑病人马某被送往非典定点收治医院———成都市传染病院。马某从山西到成都开会,15日开始发病,此前已有青羊区、锦江区两个区的疾病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去调查过,病人极不配合,什么都不肯说。任务又落到了刘万凤身上。刘万凤赶到马某的病床前,和马某面对面地谈了几个小时的心,戴的两个口罩都掉了一个。马某感动了:“大姐,你把口罩戴上,我就给你说了吧……”马某最终把自己几天来在成都的行程经历全都讲了出来,疾控中心迅速派人前往这些场所消毒,并对所有密切接触人员进行登记观察。 转自搜狐 用慈母般的爱去关怀无辜的患者,这是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吴学庆在流行病调查中坚守的信念。 转自搜狐 退下?除非我倒下 转自搜狐 已经是凌晨1点了,位于督院街的省民政厅宿舍的一家住户里仍是灯火通明,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的吴学庆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了,妈妈戴弹蓉立即将煲好的鸡汤盛好,端到女儿的面前。从打响抗非典战役以来,不管多晚,戴弹蓉都要等到女儿回家,看着女儿将自己煲的鸡汤喝下去,心里才踏实。 转自搜狐 一天,一家三口从台湾辗转到了成都后,一岁多的小孩发起了高烧。当吴学庆和另两名同事前去调查时,孩子的父母很不配合,父亲冲着三个全副武装的流调人员吼到:“滚开,我儿子一见到你们就害怕。”一名流调人员上前去解释,孩子的父亲根本就不听,抓着这名流调人员就往房门外推。这时,吴学庆冒着极大的危险,脱掉防护服,仅戴着口罩,向孩子的父母“讨好”:“看,孩子好乖啊,脸盘又圆又大。”没想到,孩子竟冲着吴学庆笑了。孩子的父母见这情况,态度一下子就来了个大转弯,积极配合作完了调查。 转自搜狐 流调工作很多时候都得不到被调查人的理解,不配合也罢了,有的甚至还出手打人。一次吴学庆在机场的飞机上做流调时就遭到了一个乘客的一记拳头,但她始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耐心解释,往往是被调查者被吴学庆的精神所打动,主动配合了。 转自搜狐 吴学庆去年才作了心脏手术,这段时间劳累过度,时常感到心累、心慌、出不了气,一穿上防护服就感到身体飘在半空中一样。中心的领导都很关心她,多次劝她调整一下部门,但都被吴学庆谢绝了。她说:“我是学医的,我们就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斩断病魔。在正需要我们的时候退下,这还配穿白大褂吗?要我退下,除非我倒下了。” (未完待续)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