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下6滴雨水就有1滴是人工增雨造成的,这是国外人工增雨的一项统计结果。北京的人工增雨效果如何呢?市气象局在昨天召开的会议上介绍,5年来飞机22次液氮人工增雨作业,共增加了8.98亿立方米降水,相当于每年增加53个昆明湖的水量。 人工增雨是开发新水源的好方法,它是采用人为的办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从实测结果看,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为条件不具备,更多的水分才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当的催化剂,让水多流出来一些。人工增雨早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其中美国、以色列和欧洲国家尤为活跃。我国目前有19个省市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167个县开展高炮、火箭人工增雨。 北京水资源不足,开发云中水资源就成为一条新途径,自1990年首次出动飞机在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库区和上游开展“追云播撒计划”以来,遇上适宜的天气过程,本市气象工作者就运用飞机、火箭、气球等将碘化银或液氮播撒到云层中,来达到增雨目的,目前增雨飞机一般是在京西地区实施作业。冬春季节本市还在全国率先采用了气球携带碘化银烟弹和气球携载液氮增雪的作业方法。有关专家对每例增雨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及效果评估,根据计算,北京人工增雨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比90。 海淀区气象局的同志介绍,去年该区采用人工增雨作业的地区年降水量达400多毫米,而未作业地区降水量仅有300毫米,通过人工增雨全区去年增加了2000多万立方米降水,与投入相比,每立方米水的花费还不到5分钱。(记者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