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战争阴影下的伊拉克人:焚烧美国旗喜欢美商品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1月30日09:2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
美国和英国近期加紧向海湾地区增兵,而且不断发出通过武力迫使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伊拉克危机很可能将以战争形式走向高潮。而此时此刻,身处风口浪尖的伊拉克人民又是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
面对一天比一天强烈的战争威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最近一连几天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大谈自己如何心安意适,头一挨枕头就能睡着,不像某些官员还要服用安眠药。萨达姆还说,别看他的表情经常挺严肃,其实他整天都在笑,心里在笑。
但是,对于很多伊拉克人来说,现在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战争的阴影已经不可避免地压上了人们的心头。提到战争,很多伊拉克人都会说:“不怕,习惯了。”其实,他们嘴上说着不怕,真正表达的却是一种无奈。没有谁愿意生活在战争的威胁下,上床睡觉前要想一想会不会让防空警报惊醒;没有谁愿意生活在制裁的重压下,把政府分发的勉强够用的食品配额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但这就是大部分伊拉克人十年来的生活!
现在,面临着一场可能是毁灭性的战争威胁,伊拉克人表现得有些麻木,该干什么干什么,大人们照常上班,孩子照常上学。对于他们来说,战争还没有打响就是和平。长达12年的制裁使大部分老百姓从中东富翁变成了中东贫民,只能把政府作为战备提前发放的食品配额存放起来。余钱多一些的家庭会往储藏室里多放些食物、水和燃料,有些还会在自家花园里打一口水井。
在巴格达大学校园内,三三两两的学生正在兴高采烈地交谈,展示着伊拉克人乐观、骄傲的天性。但是,在他们言谈当中,不难察觉到他们无奈的心情。在天文学系念书的莎克尔说,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天文学家,但是,她的这个愿望现在看来很难实现。国际制裁意味着禁止向伊拉克输出技术,而美国是执行制裁最为严格的国家,所以,来自美国的信息更为稀少,她现在所学的教材是1990年版。
以巴格达大学图书馆为例,1990年以前通常每年进口7000多册新书,而现在只能获得大约500册,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其它阿拉拍国家。巴格达大学向许多外国大学写过信,希望它们能够提供一些最新出版物,但是多数外国大学都答复说,因为制裁他们爱莫能助。而美国和英国的大学根本连回复都没有。
很多伊拉克学生现在对前途感到迷茫。伊拉克时下的失业率达到将近50%,多数人即使有工作,收入也是非常微薄,从事高技术工作者极为稀少。大学毕业开出租车的学生并不少见。不少工程师、医生和政府公务员都不得不寻找第二职业、甚至第三职业,例如充当计时修理工,或者开着自家的破车到街上载客。否则,他们薪金还不够支付一些必要生活费用。
一般人或许会认为,伊拉克与美国一直处于对抗状态,美国商品自然也会受到伊拉克人民的抵制。其实不然,在巴格达街面上美国品牌多的是,百事可乐起码占了伊拉克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惟有印着美国国旗的商品严禁进入伊拉克。
美国影片和美国歌曲在伊拉克非常受欢迎。巴格达的电影院经常放映盗版美国影片,观众相当踊跃,甚至超过了对埃及电影的喜爱程度。伊拉克还有一个音乐调频广播台,整天播放欧美流行歌曲。
在巴格达街头,到处都能找到出售VCD和录像带的音像店,门口往往贴着美国歌星布兰妮的大幅照片,里面的商品大多是好莱坞大片,或是欧美歌星的歌曲专辑。
在这里,参加反美示威的群众会愤怒地焚烧美国国旗,把美元放在脚下拼命踩。但当一切偃旗息鼓的时候,累了渴了的伊拉克人往往会走到路边小店里,打开一瓶冰镇百事可乐,谈论起第纳尔与美元的比价。(梁有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