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虹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在政协闭幕之际,记者从全国政协提案组获得的资料表明,十届政协委员中,不同界别的委员们直接涉及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管理、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提案,不下几百件,间接涉及文明程度、社会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提案则更多。“文化类提案”在3668件提案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记者就此采访一直关注文化建设的张贤亮委员时,他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不能设想小康社会仅仅是物质性目标。”他认为,中国这个品牌的主要内涵,是我们独特的文化,而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 张贤亮委员的观点在政协委员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委员们无论在小组发言还是提案中,都表述了对“全面小康”进程中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如王铁成委员提出《加强文化投入,提高全民族文化修养》;民进组委员提出《加强地区文化建设巩固与加强文化阵地》;民革组委员提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在众多提案中,涉及民族文化保护方面的占较大比例,具体涉及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昆曲艺术、保护曲艺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保护民族绘画等。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委员介绍,我国各地散落着400多种民间说唱艺术,有的已渐渐失传,如东北大鼓、河南大调曲子、新疆玛纳斯说唱等,令人十分痛惜。她说,目前我国已着手保护京剧艺术、民间文艺等,对曲艺的保护和拯救也亟待加强。 刘宇一委员说,中国古典建筑很有特色,而现在的城市“建筑垃圾”已呈泛滥之势。他建议在城市建设方面立法。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委员也认为,我们的城市建筑在颜色等方面也要有民族特色,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律“洋”化。 多年来一直为保护民间文化奔走的冯骥才委员举了一个例子:天津杨柳青年画至今只有4位传人健在,年龄都在68岁以上,而仍在画年画的只有一位!他呼吁,从民居、碑刻、器皿、服饰,到传统仪式、技艺技能,这些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遗产,都应该抓紧抢救与保护。 委员们认为,在中国进入全球化轨道之时,应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既不能消极封闭、狂妄自大地“俯视”世界,也不能放弃自我地“仰视”世界,而要积极寻求一种与世界的“平视”的关系。 强调文化市场管理,也是文化类提案的重要方面。 电影导演李前宽委员说,文化产业要进入市场,必须要强化游戏规则,纳入法治轨道。 张贤亮委员坦言,以往我们提文化建设,通常说“文化事业”,他表示,对我国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应该继续完善,加强管理。 众多委员对文化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提案。如吐尔逊·尤努斯委员提出《影视产业化进程要与少数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王兴东委员提出《制定儿童不宜标准,电影产品分级制势在必行》,于小文委员提出《加强对出版物市场建设和管理》等。 揭露文艺界腐败现象,呼唤艺术纯洁,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被称为“鬼才”的魏明伦委员怒斥艺术腐败,他说,在一些评奖、庆典活动中,有大量黑箱操作,他希望解剖一两个麻雀,杜绝艺术界的“黑哨”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