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早孕测试纸等成人性用品正悄悄进入西安的部分大学校园,摆在柜台上公开出售。社会各界对此展开了激烈争论。8月22日《江南时报》有作者以《高校岂能被性用品“攻陷”》为题撰文对性用品进高校现象和高校管理者的不作为的态度进行了激烈批评。 论者认为:学校管理层有权利也有义务担当起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责任。在教育模式的取舍上,论者更倾向于贞洁性性教育,并坚持认为贞洁性性教育比安全性性教育更具前瞻性。 笔者阅后,深不以为然。一是作者显然是在回避事实。校园里的“性问题”这是一个客观存在,铁的事实,谁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是否存在并不以校园里公不公开出售性用品为判断标准的。既然校园有性,必然存在着对售性用品的需求,性用品在哪出售,本质上是个地点问题,方不方便的问题,不是个正确不正确,应不应当的问题。与“作为不作为”没有多大干系。按照作者的意图:管理 者只有把性用品赶出校园,才算是“作为”。实际上,不过是眼不见为净罢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视性用品为洪水猛兽的作法早已被实践证明:弊大于利。 二是作者主张的贞洁性性教育的模式已完全不适应社会现实。贞洁性性教育的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婚前禁欲——贞洁的性”,实际上就是禁欲主义。这个理念暗含的一个价值判断前提是:婚前的性是错误的,不道德或是有罪的。这与当下主流的自主、自由的生活态度格格不入。从法理是讲,性是一个私权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成年人有权决定什么时候和什么人发生性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当然由于性的独特地位,性关系还要受到道德的考量,但是这种道德不是陈旧的道德,而是当下社会主流的先进的道德。禁欲主义不是当下社会主流道德,不可能成为评价的标准。因此贞洁性性教育的模式已完全不适应现实,不科学,也不符合人性,必须抛弃。 三、校园出售性用品只所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正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抱有的模糊认识所致。性是大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不仅在生理上,更是在心理上。大学生决定自己的性行并不是以校园有没有性用品卖为参考的,他们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或者说出于个体对生活、生命的理解。近年来大学生中性行为的数量的确在不断增加,根本原因在于观念的变革,而不在于性用品进不进校园的问题。因此,对待大学生的性行为应当持有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不要“怕”,更不能“堵和禁”。首先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是引导学生对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形成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最后莫忘加强性安全教育。 (稿源:红网) (作者:刘吉涛) (编辑:杨国炜)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