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上下关注。中央和各地各部门为防范、抗击疫情采取了各种措施,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近段时期,一些地区却发生了有人借疫情哄抬物价的情况,部分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消费者很担心也很不满。
转自搜狐
据了解,有些与非典型肺炎防治相关的商品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如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粮食、副食品等,近来价格迅速上涨。有的地方维生素片、口罩、中草(成)药等的售价打着滚儿地往上蹿。更有不法经营者乘机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正常的生产和流通,给全社会的防疫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对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防止事态蔓延。
转自搜狐
价格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近两年,有关部门在价格领域开展了专项检查,仅各类医药价格违法案件就查出4万余件,违价金额达21亿元。但是,药品、医疗服务等市场乱涨价、乱收费的混乱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很严重,群众反映强烈。这次“非典型”疫情就被一些人视为“商机”,竟然置消费者的急迫需求于不顾,大肆哄抬价格,甚至欺行霸市,发起了“黑心财”。对这类人,不狠狠打击惩治,不足以平民愤!
转自搜狐
刚刚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新的专项整治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价格秩序,而价格秩序的整治重点之一便是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当前“非典型”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人心甫定,这就更加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价格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当务之急是切实加强价格监测分析,严密监控市场变化,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在生产、流通、零售各环节以及医院、卫生站,对可能引起乱涨价、乱收费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应及时进行预警预报,特别是要重点监测与非典型肺炎防治相关的商品及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市场秩序的“黑心”经营者,依法处治,决不手软。同时促进行业自律,消除各种乱涨价隐患,确保市场平稳规范,让消费者满意。除价格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借“防疫”为幌子制售假药行为,切实为消费者构筑一道安全屏障。龚雯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