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让上海地铁二号线晚点?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26日09:02 东方网-解放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昨天傍晚,在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面段,一列车遭到雷击,发生20分钟左右的局部停运,敏感的乘客立刻回忆起近期连续几次地铁故障:上月14日早上,轨道交通一号线突然出现近一小时的“瘫痪”;本月18日早上,轨道交通三号线“梗塞”13分钟……在快节奏运行的都市中,被认为最快捷可靠的交通方式却频频发生“意外”。究竟是谁让地铁晚点?地铁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机械故障和人为因素兼而有之。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地铁机械设备故障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整体运营的故障,譬如供电系统意外中断供电等;另一类是不影响整体运营的故障,如某一节车厢的空调机失灵、车门无法打开等。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第一类机械设备故障导致的运营停滞,大约占了所有地铁晚点事件的四成,而第二类局部故障造成的地铁列车晚点要高于前者,占到了大约50%,其中多为人为因素。上月14日和本月18日两次晚点事件就是两个典型例子。
7月14日,莘庄站—莲花路站的上、下行供电设备发生小故障,造成一号线该区段运行列车被迫停运,运营公司为了尽量疏散乘客,把锦江乐园站作为临时终点站,从上海火车站方向开来的列车到达这里后,乘客下车,列车回返。可是其中60名乘客不理解这样的做法,认为目的地没到不愿下车,最终导致后续列车进不了站,发生连锁反应,数万乘客出行受阻。
8月18日三号线上,一列车在镇坪路站停靠时发现车门无法打开,运营公司立即采取“一号救援计划”:手动打开所有车门,要求乘客尽快全部下车,改乘下一班列车,故障列车马上驶离轨道正线,进行修理。但是由于其中一批乘客不愿下车,“一号救援计划”失败。运营公司立刻采取“二号救援计划”,广播通知不愿下车的乘客:为了不耽误后续车辆的正常运行,故障车辆将隔站停靠,通过手动开门方式下客。但是,乘客依然不理解,几个乘客拦住驾驶员扬言:“如果下一站曹杨路不停,车子别想动!”就这样,二号计划也失败,最终导致当天三号线8个车次下线、12个车次晚发、42个车次晚到这一大规模晚点事件。
除此之外,少数乘客无视警告、跳入隧道的闹剧也频频发生。据统计,上海地铁站平均每天发生“侵入限界”事件0.6起,也就是每两天会有一个人跨越站台进入隧道。为了避免发生悲剧,发现此类事件后,列车往往临时刹车,实施救援,而造成整条线路上所有车辆晚点也在所难免。本月16日,一名女大学生在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卧轨轻生事件就是一例。地铁运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类事件与设备故障无关,但也占到列车晚点的10%。
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存在着众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行时,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应当组织力量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运行。一时无法恢复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但是,如果没有乘客的配合,不但故障无法排除,甚至还会大面积地扩散。
地铁频频晚点,一方面给地铁运营公司提出警示,需要不断完善设备检修方案,尽最大努力确保列车准点运行。同时对广大乘客也提出了一个问号:一旦列车突发故障,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究竟孰重孰轻?本报记者陶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