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学者由衷赞叹:中国已拥有最好的科普环境
| |
| |
2002年12月17日14:54 新华网
| |
|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 邱红杰) 刚刚结束的2002北京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展评研讨会,让活跃在国际科技影视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和资深制片人趋之若鹜。中国电视片《车轮与圆》、《消逝的大河桥》从23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青少类金奖和评委会特别奖。
国际科学视听大会主任、评委德摩勒说,中国科技工作者赢得了广泛尊重,中国这块磁石吸引着全世界科学界和媒体的目光。
“由于政府部门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环境。”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到过世界许多地方,在比较中外科普工作的条件后,对中国的科普环境表示由衷的赞叹。
在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科技记者大会上,与会各国代表高度评价中国在科普领域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值得各国借鉴。
进入21世纪,科技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科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说,我国的科普工作致力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作。
中国科协去年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对于有近13亿人口的国家,百分比的一点变动,就意味着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人群。今年,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数字又有了新变化,因为科普工作又紧张地度过了一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达到200多个、科普画廊有1万多个;“科普大篷车”经年在全国17个省、市、区行驶;各地又举办了约10万场科普报告和讲座,听众数千万人次;“三下乡”活动让科技走近普通百姓……
紧张的一年也是科学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一年,人们对科学的需求在增强,科普工作也在不断创新。
今年初,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计划”,预示着这一年的不寻常。4月,由中央文明办等9部门联合启动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开展的“万种科普书刊”、“万套科普挂图”、“万场科普报告会”、“万场科普咨询服务”、“万场科普影视放映”等活动,早早地把科技推进了人们的生活。接下来的科技活动周又吸引了全国5000多万人次参加。今年的科技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科普活动。
5月,由中央文明办、铁道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开出的“科普列车”奔向了河北、河南、湖北、江西4省的革命老区,10月,列车又开到西部的内蒙古、宁夏、甘肃3省、区。每到一处,列车上的专家学者们走出火车,走进学校、医院、军营、街头、田间开展科普活动,行程共7000多公里,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科普长征”,也成为我国探索科普新方法的一次创举。
今年6月,我国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堪称科普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公民有参与科普活动的权利。”“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工作。”“国家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这一条条一款款掷地有声的法律规定,赋予了科普前所未有的地位。(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