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建君)自治区人民政府10月9日在海原县召开的宁南山区减灾项目暨灾民建房现场会,要求把减灾和救灾有机结合起来,变单纯救济为救助与减灾并重,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减灾,千方百计创新山区救灾救济运行机制。 多年来,自治区和山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扶贫救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宁南山区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致使农业生产受制于天,群众抗灾自救能力较弱。为了改善宁南山区群众的生存条件,减轻自然灾害的压力,建立起从容应急的防灾、抗灾、救灾机制,近年来,我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减灾工程建设。随着各项减灾工程效益的逐步发挥,干旱带群众减灾抗灾、生产自救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近10年来连续的旱灾年份里,宁南山区没有出现异常现象。海原县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一条种草养畜、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去年以来,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自治区民政厅投资200万元在海原县开展种植紫花苜蓿、实施减灾项目的试点。通过1年试点无论是出售草还是短期育肥羊,经济效益都明显高于粮食作物2至3倍。海原县减灾项目试点的成功,为山区各县因地制宜开展减灾工作起到了有益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民政部门从1996年起开始实施特困灾民危房改建工程的减灾工程建设。几年来,山区先后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帮助近万户灾民新建和改建房屋3万多间。会议决定,经过2至3年努力,争取让居住在危房的特困灾民全部告别危房。 自治区副主席马骏廷在现场会上要求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在新形势下要探索救灾救济的新机制,组织和实施好减灾项目,做好灾民危房改造工作,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新闻来源:宁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