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内蒙古新闻
内蒙古发现春秋战国墓群出土文物有域外文化影响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3日18:15  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记者柴海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者不久前在凉城县发现两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出土了数百件精美青铜器。其中一面钮柄青铜镜和一块鸟头虎身怪兽纹的青铜饰牌,明显带有域外文化的特点。

  在凉城县永兴镇忻州窑子村一个背山向阳的坡地上,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大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古墓葬群。现已发掘67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单人葬,排列有序,几乎每个墓穴都发现有数量不等的马、牛、羊、狗的头骨和蹄骨以及骨制的生产、生活用具。在绝大多数尸骨的盆骨部位还有三四个青铜器物,主要是腰带饰件,有带扣、鸟纹饰牌、鹿纹饰牌等200多个(块),种类繁多。在一个墓穴中还发现了一面罕见的钮柄青铜镜,镜面为圆形,直径约10厘米,镜面的下方镶有一个半圆形的青铜钮,半径约1厘米,钮上有一个用于系绳的小孔。

  此后,在距离忻州窑子村几十公里的凉城县天成乡小双古城村,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一个战国中期的古墓葬群。从已发掘的15座墓葬看,殉牲的数量比忻州窑子古墓群更多,出土的青铜器也更精美。其中有一块鸟头虎身怪兽纹的青铜饰牌最令考古专家感到惊奇。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次考古工作领队曹建恩说,这种鸟头怪兽纹的青铜饰牌与前面的钮柄青铜镜都不是当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原创”。根据有关考古资料记载,它们都是黑海东岸以东至外贝加尔地区的欧亚草原深处的常见出土文物。由此可见,流动性较大的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域外文化已有交流。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