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提示 去年4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徐健和他的同伴田广峰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直博或在上海工作的机会,在一片支持与反对、羡慕与嘲笑声中,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去西部创业。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徐健和他的同伴在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县过得好吗?近日,记者采访了短暂回沪的徐健。
致富目光,瞄准“马铃薯”
定西人或许不会想到,他们祖祖辈辈种植的、毫不起眼的马铃薯,有朝一日,竟可能成为带他们走向富裕的金矿,而带着他们一起掘金的竟是两个原先不懂农业的经济学硕士、年轻的学生党员——来自上海的创业青年徐健和田广峰。
“用企业拉动产业,用产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加快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是我们去西部创业的理想。而马铃薯正是我们创业的切入点。”徐健和他的同伴,以敏锐的经济眼光捕捉着创业发展的机遇。
为了将公司的风险降到最小,到定西的第一年,他们就帮助当地与辛普劳公司(麦当劳的全球供应商)、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数额巨大的专用型马铃薯网合同。同时他们积极与当地马铃薯科研机构合作,还在上海的朋友中广泛游说:西部的资源加上东部的资金,这样的事业肯定能做大。今年4月,由朋友们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定西地区金芋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成立了。
“授鱼不如授以渔”
“原来在上海很少接触农业,现在我们已对农业产业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有信心在这个领域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善于学习是当代创业青年应该具备的要素。在不断的学习、摸索、实践中,徐健和田广峰已俨然成了农业专家,公司通过“基地加农户”的形式,把经过培育试验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给当地的老百姓,与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今年,他们与近2000户农户签订了基地合同,共落实基地5000亩,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等服务,通过这样的运作方式,农民种植一亩新品种在今年年底可多获利约300元。
“授鱼不如授以渔”。徐健他们还把当地40多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技能的农民聘为技术员,培育他们成为当地的带头人。在实践中,徐健他们还萌生了更多的想法: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增强农民整体的致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创业,拒绝盲目
“年轻人创业,是需要一点激情和冲动的,但绝不盲目。在定西的448个日日夜夜,我和同伴没有丝毫后悔,更多的是自豪与骄傲,是收获与憧憬。而感到最缺的就是时间。”
的确,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太忙了:先后联系上海各界人士为当地捐建六所希望小学;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了4期“西部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班”,培训学员160多人;创办甘肃智正管理咨询公司,为20几户企业、50多名工商企业经营者提供咨询……
徐健正是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那些有意于西部创业的年轻人:只要把自身融入当地发展的大环境,找准目标,踏踏实实地做,创业就有希望,就会成功。 (记者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