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电视台摄像记者旷杰:3个月后康复 |
衡阳日报总编室副主任许常国:能下地活动 |
衡阳晚报摄影记者李凌:3天后决定是否动手术 |
衡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帅:很难完全恢复 |
许常国(左)躺在病床上给本报记者看他负伤前在现场拍的照片。 |
今天是第四届中国记者节。在广大新闻工作者喜迎自己的节日之际,本报曾于5日报道过的4位在衡阳“11·3”特大火灾事故中英勇负伤的衡阳记者,他们现在的情况怎样了?昨日,本报记者再次走访了他们。
衡阳晚报摄影记者李凌:3天后决定是否动手术
衡阳晚报新闻部的摄影记者李凌,现在还不能下地走动,前日的CT检查报告显示,其腰椎处有一2厘米长的骨片,目前正在进行保守治疗,观察3天后,医生将决定是否需要动手术。李凌1993年曾在某消防杂志社工作,参与过大大小小数百次的火灾报道,此次是最大的一次。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和欣慰。幸运的是自己活了下来,欣慰的是受伤前所拍摄下来的珍贵照片能够完好无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相信每一位记者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拼命保护当时抢拍下的镜头,而我就是刚好碰上了。”
衡阳电视台摄像记者旷杰:3个月后康复
衡阳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旷杰,目前恢复得不错,但和李凌一样仍然必须卧床,不能下地, 医生预计3个月后能康复出院。旷杰刚刚参加新闻工作,遇到这种事并没有害怕和退缩。他对记者说:“我从此对走新闻道路的信心和力量将更为坚定了,比起那些赴汤蹈火的消防官兵,我这点伤又算什么呢?”
衡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帅:很难完全恢复
衡阳晚报的摄影记者杨帅,目前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据衡阳晚报的雷总介绍,杨帅是4名记者中受伤最为严重的,虽然目前生命保住了,但现在他开始大小便失禁,完全恢复已经很难,只能说理论上还有希望重新站起来。
衡阳日报总编室副主任许常国:能下地活动
衡阳日报总编室副主任许常国,由于其伤势较轻,目前恢复很快,已经能够下地活动了,预计很快就能出院重新投入工作。
另据了解,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将于今日前往衡阳看望慰问负伤的记者。 (龙飞 国忠)
我的泪为英雄而流
11月3日上午,正在赶稿的我突然接到主任的电话:“衡阳市一栋楼房起火倒塌,现场不少消防官兵被掩埋在瓦砾之下,现场已经证实有消防官兵牺牲,你了解一下情况。”
这个消息有些突如其来,我急忙和各方联系,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这些年来一直从事消防报道,和省总队以及市州各支队都有不少熟人和朋友,突然听到这个消息,虽然对方并没有透露详情,但从他沉重的语调中我还是感觉到事情的严重。
事不宜迟,马上出发。
报社立即派车上路,在路上草草吃过午饭,一路风驰电掣赶到衡阳。
衡阳是来过很多次的,从来没有像这次一般沉重。虽然自己一直作政法报道,遇到的大多是穷凶极恶的歹徒伏法之类,而一次牺牲、失踪这么多的人民子弟兵,还是第一次。
现场已经戒严,通过层层检查,我终于来到现场。
这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呀,现场一片废墟,仍在冒着滚滚浓烟,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各司其职,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救援工作。
终于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在这一次灭火中,共有28名消防官兵、4名记者、1名保安来不及撤离被埋压在废墟中,其中衡阳市消防支队政委张晓成、特勤中队战士曾辉当场壮烈牺牲,另有7名消防官兵、4名记者、1名保安被及时抢救出来送往医院治疗,其余19名官兵仍被埋在废墟中生死未卜。
庆幸的是,大楼倒塌前,楼内的96户412名居民已经在消防官兵的紧急疏散下安全转移。
现场旁一栋没有完成的建筑,二楼临时指挥部内,领导们正在商议下一步的救援计划。
我从来没有看到总队长高正超像今天一样焦虑,他甚至亲自指挥起现场的消防战士打水加压。
我看到现场的年轻的消防战士们正在满怀焦急和悲痛分秒必争地开展救援工作,他们的脸依然稚嫩,而被废墟掩埋、生死未卜的战友,和他们一样年轻。
我看到有的受伤的官兵经过简单包扎后不顾医生的劝阻又返回现场抢救战友。他们有的用生命探测仪器在战友被掩埋的地方反复搜索,生怕挖掘时稍有不慎伤着战友;有的用水枪在外围为废墟降温,希望被掩埋的战友们能多支持一会儿;有的用铲子、锄头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挖开水泥和砖块;没有工具的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搬着砖块,手磨破了也不吭一声……
时间一秒秒一分分过去。
11月3日晚10时许,第一具牺牲官兵的遗体被找到。
紧接着,第二具、第三具……
消防官兵们在悲痛中把他们的战友从废墟中抱上来,我分明看到,身边的一名消防战士脸上,无声地流着泪。那一刻,我的泪为英雄而流。
在衡阳的日日夜夜里,我的心和消防官兵一起跳动,和他们一起悲喜。在国旗掩盖的消防战士的遗体上,在现场救援的消防战士的行动中,我看到了湖南消防官兵们在以实际行动实践“献身消防终不悔”的庄严誓言,他们以生命和热血谱写的雄浑悲壮的英雄赞歌,将在三湘大地永久传唱。 (李广军)
两百记者赞英雄
本报讯 衡阳消防官兵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引起了省内外众多媒体的强烈关注,连日来,全国各地媒体相继派记者到衡阳进行采访。记者昨日从衡阳市宣传部门了解到,这几天在事故现场采访的记者将近200人,其中省级以上媒体记者达100多人。
事发当天,本报及新华社湖南分社、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日报等媒体便派出记者赶往衡阳进行采访。中央新闻采访团亦于11月4日晚到达衡阳。采访团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务报等媒体组成,将在衡阳进行深入采访,然后推出衡阳消防支队这个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
此外,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外省媒体均派出了得力记者赶至衡阳。而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到衡阳采访的媒体,则通过特约记者、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了解事态的最新进展。 (李广军 陈国忠)
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是湖南师大新闻系大四的学生,今年9月来到长沙晚报政法机动部实习。今年11月,我有幸能够与指导老师陈国忠、李广军一起深入到了衡阳“11·3”特大火灾现场,参与对此次事件的全程报道。
11月3日上午,我接到陈老师的通知,衡阳一栋楼房发生特大火灾并倒塌,有2名消防官兵当场牺牲,10多名消防官兵和记者受伤,还有10多名消防官兵尚被掩埋在瓦砾下,生死不明,要立刻赶去衡阳采访。
中午,我们抵达衡阳市珠晖区。还在车上,我就远远地看见衡州大市场附近浓烟滚滚,马路上警笛不断,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穿梭于市。到了火灾现场,经初步了解,是一栋8层的商住楼的一楼仓库起火从而引起整栋楼倒塌。现场只见消防官兵以及医护人员正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还有各级领导也在现场指挥,每个人都是灰尘满面,脸上的表情十分紧张严峻。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衡阳市中心医院。4名受伤的当地记者正在这里接受救治。在医院,我们见到了他们用生命留下来的新闻照片。当时医院还有许多当地的群众自发来看望他们。刚刚接触新闻工作不久的我见到此情此景,心里顿时对记者这一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使我看到了它的艰巨性和崇高性,更加坚定了以后要从事新闻工作的决心。
通过这几天的报道工作,我感触颇深。我想,这次经历将会成为我生命中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本报实习生 龙飞
一块木板救了我的命
我是11月3日清晨6时许赶到现场的,因为我是宣传干事,所以随身带着照相机和摄像机。我去的时候,卷闸门还是关着的,黑烟从门缝里往外猛钻。半小时后,卷闸门被烧爆了,明火迅速窜到了楼上。由于温度太高,我被迫后退。后来一楼外火被控制后,我便与记者许常国、杨帅上了南面邻栋的三楼平台。
在平台上拍了两张照片后,我准备下去另找角度,但下到二楼时,想起两位记者没戴头盔,所以我又转上三楼平台,准备喊他们下来。谁知话还没出口,就看到房子坍塌压了过来。我转身跑到平台边缘,由于三楼太高,我不敢跳,心想跳楼还不如听天由命,便双手抱着头,背对房子,趴在地上。杨帅就是从我左边摔下去的。
尔后,我就发现腰部以下被埋在砖石下了,但万幸的是,在我脑袋上方,一块木板搁在一块大水泥块上,正好构筑成一个小空间,支在我头上,保护了我的脑袋。灰太大,我闭着眼睛试着动动腿,发现脚还能动,后来才知道左脚出了好多血。事后战友告诉我,他们打我手机,发现有信号,但没接,知道我出事了,但肯定没被埋在底下,否则会没有信号。后来,一个战友跑上来找到了我,将我背到救护车上。我被诊断为肌肉拉伤、骨组织挫伤。
衡阳市消防支队宣传干事 杨 凡
记者同样是英雄
“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到‘火线’采访,晚报竟有2位记者不幸受伤,我既感到难过,又感到由衷的敬佩。”11月5日,热心读者颜莉娟将衡阳晚报全年的订报费132元交给记者时称,她决定以关注晚报这一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记者们的崇敬。
11月3日,珠晖区一商居楼发生特大火灾后,衡阳晚报记者杨帅和李凌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扑火一线采访拍摄,均不慎受伤。看了报道后,雁峰区黄茶路社区幼儿园园长颜莉娟很受感动,当即找到记者要自费订晚报。她说,晚报两位记者的敬业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现场救火抢险的消防队员、警察固然是英雄,而记者们也同样是英雄。 衡阳晚报记者 莫雪松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