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巧丽 近来,美国一些商学院内部人士对商学院教育过于理论化、内容陈旧等问题进行了激烈批评,来自斯坦福商学院的杰弗瑞·菲佛教授甚至通过统计数据证明“MBA提升职业生涯”的结论没有事实根据(详见本刊2002年第40期《MBA果真受用?》一文)。 曾经辉煌了半个世纪的MBA教育是否已经盛极而衰,走上了穷途末路?对MBA心仪的年轻人应该怎么看待关于MBA相互冲突的评价?10月17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世界上第一家管理学研究生机构的塔克商学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院长保罗·戴诺斯(Paul Danos)教授。 成熟≠衰落 全球MBA教育领域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保罗·戴诺斯。在塔克做了7年掌门,戴诺斯以他“教育质量第一”的原则性和大胆革新精神,在同行中受到高度尊重。在他的领导之下,塔克2001、2002年度连续两年在《华尔街日报》的商学院排名中高居榜首,把哈佛、沃顿等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大牌甩在了身后。 戴诺斯对塔克102年的悠久历史感到非常骄傲。20世纪初,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涉及各行各业的“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和商业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商业领域,一名叫杰维特·塔克尔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上的商业领导行为,提出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1900年,杰维特·塔克尔大学时代的同窗爱德华·塔克把他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设立了塔克商学院。这桩当时具有远见卓识的冒险,在过去一个世纪的研究生管理教育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如今,在全美各大院校中,都能看到在塔克创立的模式基础上开发、演变的商学院。 从塔克自身走过的路来看,戴诺斯认为美国的商学院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在20世纪早期,商学院的课程是非常实际的,基本上都是邀请一些商人到课堂上来,讲他们真刀实枪搏杀的故事。但到了50年代,商学院就变得学术化起来。学术研究能力成为学校的价值评价标准,新近毕业的博士生取代了退休商人,开始教授一些更加理论的东西。 “现在,商学院教育已经进入成熟期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譬如,我们的教授60%的时间都花在公司里做研究,身处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间,而并不是只会转述商业故事。从制造技术、价值链管理到和供应商的关系,他们都是某一个领域内公认的专家。”戴诺斯说,塔克几乎已经找不到纯理论的学科和教授。 戴诺斯相信成熟并不必然与衰落画等号,全球的商学院教育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和需求。到顶尖的商学院去的学生一般能够得到真正的投资价值。但即使他们到一般商学院去,也能够学到一些标准的商业知识。在一个经济生活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里,人们感觉到自己需要商业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2000多家商学院,包括顶尖商学院和二流、三流的商学院在内,依然活着。 全球商学院教育中的一个新的热点是中国等新兴经济强国对MBA教育的需求。现在塔克共有8个中国学生,中国已经成了除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二大学生来源地。几年前占第二位的日本则后退到了第三位。 “中国的经济在增长,会比我们现在能想象的更加强大。强大的经济要求成熟的财务、市场等体系,谁来做呢?我很自信我们对中国MBA学生的教育能够发挥一点作用。但我们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微不足道。”戴诺斯诚恳地说。 规模≠质量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一位教授这样评价MBA教育:“我从来没有发现MBA学位的好处。一般来说,它只是让你比非MBA竞争对手年长几岁。”该教授的好友、斯坦福大学杰弗瑞·菲佛教授则相信“数据胜于雄辩”。通过对40年来关于MBA报酬的数据分析,他推翻了广为流传的“MBA们事业成功的机会比非MBA多”的假设。这种颠覆一度被认为“动摇了西方MBA教育的基础”。 戴诺斯并不赞成这些批评。他认为杰弗瑞·菲佛在统计学上可能是正确的,但在选择样本的时候,菲佛没有把最好的学校和最坏的学校分开来,而是混合在一起来计算了。顶尖的学校总是很少,和数目庞大的一般商学院平均以后,他对总体的MBA教育得出消极结论并不奇怪。 1902年,塔克商学院颁发世界上第一张MBA证书之后,到1950年,美国商学院一共才颁发了4335张MBA证书。但在上个世纪的后50年,这一数目却扩张了30多倍。与此同时,EMBA、远程MBA等新兴商学教育项目也不断出现,许多商学院把自己的校区从一个变成多个,从本国扩展到了外国。 “扩张对我们非常有诱惑力。EMBA,远程教育等学位教育都是有诱惑力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起许多分校。但我们决定不扩张。我们会一直像现在这么大。”戴诺斯说。扩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钱和生源,而是师资问题。 全世界范围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双丰收的教授都是稀缺资源。“刚毕业的商科博士站在讲台上为有过若干年管理经验的、聪明的学生上课,他们会迷失的。”戴诺斯笑着说。从理论到理论让学生难以信服。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当班级大了以后,教授和学生的关系便会发生改变。教授会自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和注意力的中心,而把学生置于倾听者的角色。小规模使教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互动,保持高质量的交流。 《商业周刊》一篇名为《它们因何胜出》的文章中,认为塔克的小规模是它为什么连续两年在《华尔街日报》雇主满意度里排名第一的重要因素。塔克今天十分刻意地保持着自己只有400多名学生和60多名教授、在学历教育中只有MBA一种项目的小规模,坚持“绝不做大”的承诺。包括塔克在内,一些以交流技巧见长的学校如卡耐基梅隆等都在努力寻求着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平衡。 “这几年来,我去过很多地方,担任过多家商学院的董事,参加过300多项MBA项目的论证。我很少发现教学质量没有因为规模扩张而下降的例子。”戴诺斯说。如果MBA教育在追求规模的同时忽视质量,就难免会引起公众的信任危机。 排行榜≠真实 《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商学院是否对这些知名媒体的排名有“病态的迷恋”? “对排行榜,每家商学院都假装不在乎,但每一家都在乎。”戴诺斯说,“排名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但认为它不重要却很傻。许多排名机构有大量的读者群和巨大的影响力,读者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 但由于标准和侧重点不同,同一家商学院在各家机构中的位置会有差距。塔克跟踪着六种机构的排名,最好的名次是第一(《华尔街日报》)、最差的是第九(《金融时报》)。对一些志向远大的学生来说,第一和第九几乎是“最好的商学院”与“较好的、或者一般的商学院”之间的差别。 戴诺斯认为“排名只在某种意义上是真的”,只能对学生起到参考作用。他建议有意攻读MBA学位的同学在择校时要把该校的师资、校友、学生社团甚至地理位置等综合起来考虑,而不要盲目迷信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