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高考阅卷采访之行难 难 难
2002年7月16日07:20 三秦都市报
|
本报讯 记者 杨 雯 实习生 李贤桥 袁晓婕为了得到高考阅卷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本报记者昨日冒着酷暑在高考阅卷点苦苦守候,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回味无穷。
守候与“被监视”并存
上午8时,是评卷教师工作正式“开动”的时间,昨日清晨7时30分,记者来到今年语文、数学、文综、理综科目主观卷评阅点——陕西师范大学。正在守望之时,一位阅卷老师提早赶来,便主动上前攀谈,谁知这位警惕性颇高一听是记者,便如同躲瘟疫般迅速逃离。第一回合采访就这样夭折了。眼巴巴看着阅卷老师一个个走进评卷点,被拒之门外的记者只好打持久战,开始长达4个小时的“烤验”。自然不会有“雅座”,只好席地而坐。谁知,坚守评卷点大门的警察对记者产生了兴趣,随着一道道警惕、怀疑的目光如箭一般射向记者,记者如坐针毡。忍受炙烤的同时,也被监视了一把。
饭堂刺探情报
评卷点采访失败,记者只好改变策略,评卷老师吃饭的地方自然成了首选之地。昨日中午12时15分在陕师大学生餐厅,记者兵分三路像苍蝇一般“嗡”地贴上了正在吃饭的数位评卷教师。总算老天有眼,采访成功。捧着这些来之不易的第一手资料,记者在饭堂幸福得直想落泪。
英语采访被拒
虽然下午2时30分才开始阅卷,但昨日下午1时15分时,记者已守候在了外语评卷点——西安外国语学院一条评卷教师的必经之路上。但这些年轻人警惕性都相当高,均以“不知道”或“我们有规定”为理由拒绝了记者采访。一位路人见记者被拒,好奇之余,竟然怀疑记者是“间谍”,询问是不是在窃取什么机密。弄得记者一行三人哭笑不得。
就这样,受“烤验”、遭怀疑,曲曲折折,磕磕绊绊,这一天的采访总算是结束了。记者惟一的希望便是采访来的信息能对焦急等待中的考生与家长有所帮助。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