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江苏铜山县委书记、县长等人率多个调研组到上海活动。他们一不是为了招商引资,二不花钱“宣传”铜山。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两个:看望慰问铜山藉在沪打工子弟,对铜山向沪输出劳务人员的现状进行调研;再是与沪上的劳务引进公司进行商洽,以期将更多的铜山籍富余劳动力输入上海。 这样的调研不邀请八方记者,当然也不可能有所谓的“新闻效应”。但是,这样的调研对解决铜山县农村更多的富余劳动力的生计与出路,却能收到实实在在之成效。 铜山位居苏北,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水平与苏南差距很大。和苏北其他地区一样,铜山上下也在思考如何接轨上海与苏南。可铜山既不一味靠“优惠政策”进行恶性招商大战,也不一味依赖工业开发区追求“轰轰烈烈”,而是从县情出发,集中有限的资源积极组织农家子弟外出务工培训,并全力配合外地的劳务引进公司进行劳务输出。 几年下来,许多地方的开发区“发”了没有、“发”了几个,早就被人“遗忘”,而铜山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却结出了实际果实———仅上海一地,就汇聚了上万名铜山籍农家子弟。 由于劳务培训与劳务输出同步进行,铜山籍的农家子弟在上海大受欢迎。他们大多在浦东、外高桥、张江等地的外资企业从事蓝领技术岗位,每年1.5万元的平均收入,扣除个人生活支出后,至少有1万元可以带回家。 整个铜山县,通过当地政府按市场手段组织的外输劳务人员(不包括个人自发外出打工的)大约有5万名左右,他们每人的背后都维系着一个家庭,他们每年带回来的务工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数万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境况。 对于一级地方政府,什么才叫政绩?笔者认为,解决百姓生计才叫最实际的政绩。这样的政绩最受百姓欢迎。 这样的政绩没有建广场、盖楼宇来得气派,没有大树搬进城、满大街铺草坪那般令人心旷神怡,没有引进外资项目多少多少、GDP增幅年年达到两位数那样摆得上台面。然而,这样的政绩正如冬日里一件穿在母亲身上的贴身夹袄,暖的是“母亲”———百姓的心窝。 当前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最大的德政———以民为本的政治是什么?是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就业难题,增加群众的现金收入。 8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搞好再就业服务……(见8月17日《中国青年报》)对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欣喜地发现,铜山县几年来的做法,其实已经在提前实践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就业难题的一系列决策。 尽管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左右,但是,未经培训的劳动力与经过一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在市场上的平均价格还是有所区别的。同样,单个的劳动者自主到劳务市场找工作与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以集体的力量到劳务市场找工作,其劳动价格也大不相同。铜山县的做法正好抓住了上述两个重要环节,它使铜山县的外输劳动力在劳资市场博弈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在同等条件下,易取得相对较高的劳动报酬。 搞好再就业服务,重在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前提是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政府的再就业投资从哪里来?把那些名不符实的“政绩工程”停一部分下来,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不但资金不成任何问题,政府的政绩也能真正体现出来。这样的政绩不带引号。 作者 鲁宁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