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群众凭吊新发现的日军屠杀万人坑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16日04:25 中国青年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坑内全是中国阵亡和被俘军人尸骨
本报南京8月15日电(记者戴袁支)58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今天中午12时02分,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的学者和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以及部分报纸记者,来到位于南京东郊仙鹤门村北二组境内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及抗日阵亡军人营盘山丛葬墓前,敬献花篮、花束。
这是新发现的一处丛葬墓(“万人坑”)。今年盛夏,研究人员带领南京农业大学10名青年志愿者,在南京东郊展开“侵华日军南京东郊暴行”第二次田野调查时,发现了这里及附近的几处墓葬。
凭吊活动开始前,曾给调查者提供证词的杜福生、孙基铧、周基仁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仙鹤门村村委会再次向专家学者讲述了66年前当地及附近地区的凄惨情景:“一处8亩大的水塘内,埋满中国军人的尸骨”;“现在学校以东一处200平方米的池子,被中国军人的尸首基本填满”;“铁路边的西岗,几百具尸体也填满了一个塘”;“关帝庙后约400平方米范围内,死的全是中国当兵的,挨排排死的军人‘逮’了(太多了)”。
88岁的倪金贵还说,他亲眼看见4个日本骑兵,把关在朱庄一座白铁房子里(被俘的)一连中国军人都打死了。老人们还说,第二年春,“跑反”(避难)回来后,发现传染病流行,野狗都肥了。当地人将各处遗骸归拢,分别埋在小乌龟山、营盘山等处。
专家们随即考察了营盘山、小乌龟山等处的丛葬墓,确认了调查人员的看法:这几处埋葬的主要是阵亡和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人的遗骨。
史料记载,1937年12月13日凌晨两时,从南京突围的中国66军第160师在仙鹤门附近与步炮联合的日军遭遇。侵华日军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在当天的《阵中日记》中承认:“基本上不实行俘虏政策,决定采取全部彻底消灭的方针”;“在仙鹤门附近集结的约有七八千人(俘虏)”,“处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个大壕,但很难找到。预定将其分成一两百人的小队,领到适当的地方加以处理”;“上述败兵的处理,基本上由第16师团负责”。同日,日军第16师团第20联队第1大队第3小队士兵东史郎在日记中也有记载。
在祭奠现场,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生博士说,过去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区,这次通过去农村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记录到许多口述历史,佐证了文献记载。他认为,仙鹤门几处阵亡将士和大屠杀遇难者丛葬墓的发现,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并建议有关方面搞好丛葬墓的保护工作。
记者见到如今营盘山上,1.5米高、10平方米的丛葬墓上荒草萋萋,文物管理部门未设任何标记。当地人说,以前此处的坟堆要比现存的大得多;而在小乌龟山,上世纪70年代建仙鹤门煤基厂时,曾“把骨头挖出,抬到山脚,埋了两个坟”,如今掩埋遗骨之处已树木丛生。
南京师大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建议说,南京尚无“抗战军人阵亡和遇难纪念碑”,应该在此建立这样一座碑,以慰为国捐躯的爱国军人和惨遭屠杀的遇难同胞。
专家们呼吁海内外的幸存者和见证人提供更多的证词,以进一步揭开侵华日军仙鹤门大屠杀的真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