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知名专家点评两会热点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3日09:06 金羊网-新快报 |
|
|
新快报特派记者 朱向华 时标
“两会”前夕,本报记者就国企改革、民企改革等热点问题采访了北京有关专家,四位国内知名专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一些热点问题作了点评。
人大不是官员退休院
胡鞍钢点评:
中国这些年来总是在搞国企改革、银行改革,现在该轮到上层建筑改革了,包括政府改革和人大改革。客观地说,这五年来政府的改革成果是非常突出的。但是,人大改革恰好被人们忽略了。我就是提请大家注意,人大要改革,宪法规定现任行政官员不能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但你不能说退休以后就能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你不能退休后就转到人大去。那人大叫做退休院还是别的什么呢?我觉得党内的规则也要制定清楚,一定要按已有规则做。
人大要进一步发挥它的职能和作用,本身就要优化结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优化人大常委会结构,这样就很清楚了,人大要走专业化、专职化道路。人大不改革就没有活力和创新,就无法履行宪法的职能。人大不是政治精英的退休院,不是政治精英的出口,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
政治文明以及反腐败
徐宏源点评:
十六大报告中正式使用了“政治文明”一词,我想这和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以及反腐败是连在一起的,这是目前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一个事情。我看了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上的讲话,表明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有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任由腐败发展下去,会激化社会矛盾,威胁到共产党的执政。
反腐败要从制度上做起,加强法治,干部不能有超越法律的权力。我们很多干部是由上面任命,权力没有约束,现在人治的状况还比较严重。人治就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追求效益令失业加剧
张和平点评:
现在就业问题相当大,主要来自企业内部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在内部压力方面,随着中国“入世”,开放市场,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面临提升,导致就业问题相当突出。这种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另外,目前企业都越来越注重效益,这样一来,外企、国企、民营企业都在裁员。现在有一种做法,企业都愿意把3个人的活由一个拿两份薪水的人来干,发挥人的潜能,追求最高效益。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下岗问题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这主要是针对国企的,民营企业员工却不能享受这些待遇,所以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三农”问题是最大难题
徐宏源点评:
我认为“三农”问题将是下届政府将要面临的首要的最大难题。据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这个问题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将成为“两会”期间最大的一个热点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
中小国企股份化私有化
张和平点评:
从这几年国家对各部委的合并或裁撤,表示国有经济的国有大企业都会调整,除了关系到国防和国计民生的一些企业外,大部分将采取股份化改造,走社会化之路。
中小国有企业如何走?因为他们的产权不明晰,他的产权到底属于谁?不清楚。而现在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参与国民经济建设,允许收购、兼并,但目前这个通道还没有打开。今年国有企业改革到底如何走?这不仅将是今年“两会”的热点,更是今年政府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国家经贸委可能要撤,国家大工委要调整,中小企业将来肯定要股份化和私有化的,这是否是惟一出路,虽然尚未有定论,但我个人认为国企的改革是必须进行的。
让竞争行业全部民营化
徐宏源点评:
目前,金融、保险、证券、航空、铁路、基础设施、媒体等方面的改革还很不到位,还是垄断行业。但国家从中并没有得到好处,老百姓也没有得到好处,得到好处的只是一小撮人。
像电信没有单向收费,结果小灵通就形成包围之势。这些都是要改革的一种信号。如何推进国企改革,打破国企的垄断地位,彻底打破和消除行业垄断。这应是下届政府将要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两会”以后,国家要着手做的就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企改革将从原来的由上而下转为由下而上,改革步伐将明显加快。在国家需要控制的领域,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可能性比较大。
民企已是国民经济主体
张和平点评:
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中,有50%多是来自民营经济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大头,这一现象已被大家所关注和重视。
十六大报告中多处提到民营经济的问题,而且现在进入政协和人大的民营企业家已在增多。以北京为例,新一届政协委员中就有47位来自民营企业,原来只有20位左右。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前一阵广州召开民营经济论坛,提出要学习浙江民营企业。原来广东经济是走在前面的,但现在其经济模式有点落后。毫无疑问,要发展就必须重视民营经济。如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环境,与国企平等问题,政策如何出台和实施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曹泽林点评: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的一个试点课题,目前已取得相当不错的成效,并正成为其他各省争相效仿的样板。最初由家庭式工厂或由个体户依靠诚信为基础组成的小经济联合体发展起来的浙江民营经济,目前非常活跃。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经济模式,也是适合国情的。
但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它本身的一些弊病也就暴露出来,比如家族化企业经济管理跟不上,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企业融资困难等等。虽然一些民营企业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也打出了一些“禁止家族人员参与企业管理”这类旗号,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得要政府介入进行有效和有力的引导。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适应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作为未来经济的主力军,它的发展问题必须立即摆上国家议事日程上来,现在政府必须从政策、制度上真正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东西,为民营企业发展铺平道路。
建立发达商业保险体系
徐宏源点评:
为什么中国老百姓都爱存钱,储蓄率特别高?其实这是一种自我保险的传统意识。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体制不发达,医疗体制、住房体制、教育体制改革还没到位,使得居民不敢花钱,特别是中下收入阶层对未来支出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很多拉动消费的政策都起不到作用。
谁没有生老病死?社会保障和医疗体制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政府应尽可能扩大社保的覆盖面,逐步建立比较发达的商业保障体制,发挥商业保障的作用。另外,中国的保险业服务手段和品种的创新也会是加入WTO以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警惕贫富悬殊激化矛盾
徐宏源点评:
目前,许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矛盾在部分地区激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老百姓现在痛恨的并不是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在于这种拉大是不合理的,很多收入并非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通过权钱交易致富的。
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和实地调查,低收入阶层的“两个低保”还做得不够,这在一些大城市做得比较好,但在老少边穷地区还做得很不够。
清理各种减免税费补贴
胡鞍钢点评:
各种税费减免和补贴太多,现在加入WTO与国际接轨,这些历史产物是必须清理的。以出口退税为例,我们去年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已经超过1200亿元,是不是所有的出口都要补贴就要讨论了。因为过去几年我们的出口是增产不增收。我们的商品数量看上去很多,但外贸的出口收益却不怎么样,实际上,这都是为了出口而出口,厂商出口都是为了换退税,那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应该知道,出口是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定的补贴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每年1200多亿元都是用来干这个事情?国家在出口方面能达到或者略为高过全世界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积极财政政策不宜淡出
胡鞍钢点评:
今年安排发行1400亿国债,比去年减少100亿,这意味着仍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此有相当部分专家指出,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将会严重增加我国未来5到10年的财政负担;而且由于政府投资带有计划性、行政性和指令性,效率较差,过分强调增加政府投资会使经济向计划时代退步。
胡鞍钢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至少在两个方面非常成功。
一是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大量投资实际上起了经济杠杆作用。我国过去5年来发行的6600亿国债,大体杠杆效应是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1.65。过去5年GDP平均增长7.6%,如果没这个1.65,就不到6%。
二是带来了国家基础建设的黄金时期。应该看到,这几年全国各地基础建设投资形势相当喜人,生活与投资环境都有很大改变。
胡鞍钢指出,事实证明,全世界只有中国在扩大内需方面是最成功的。
胡鞍钢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较差,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稳健性,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油价和对伊战争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全世界通货紧缩,经济低迷,各国都在实行扩张政策,我国想不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恐怕也不行。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目前不宜“淡出”。
嘉宾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徐宏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
曹泽林:国家经贸委《中国经济动态》总编辑、国经协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和平: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民建常委、北京市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