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反思“九·一八”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18日14:08 扬子晚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nimages/c.gif) |
|
之后,日本从关内骗到关外的劳工又有300万,这些人力都被送到矿山、工厂或修筑秘密工程,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节省了日本大量劳动力。
到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时,蒋在1931年以后立志要消灭的共产党、广东、广西等地的地方势力他一个也没有消灭,而且后来还和这些力量一起合作抗日了。这说明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力量,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是可以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日的。
何时抵抗有无“最好选择”
这个问题对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既然中国有过汪精卫、蒋介石,所以还是值得讨论一下的。投降派有个著名的三段论:(1)因为弱小,所以需要发展(2)因为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和平(3)因为需要和平,所以必须投降。投降派这个三段论是一种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正确的结论是——必须从受到侵略的那一秒钟就开始抵抗。当一个国家面临侵略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敌我力量对比处于不利境地,在这时已经不能追求什么最好选择,只能使事情不要变得更糟。这就是毛主席提出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既是唯一正确的自卫方法也是对潜在威胁的威慑。
抵抗失败也比不抵抗而失败要好。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虽然打了很多败仗,但由于坚持持久战,终于把日本经济拖垮。1937年的日本经济在高度动员情况下只能维持2年,后来尽管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到了1941年,日本不得不实行粮食配给制,成年人每天只有330克粮食。因此日本只有掠夺东南亚,冒险与美英开战,走上了加速灭亡的道路。
战争中总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力的强弱是一目了然的,但是胜负却不一定。双方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一个国家必须从受到侵略的一秒钟就开始抵抗。严冬(据《环球》) |
|
![](/print/c.gif)
|
![](/print/c.gif) |
|